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商家访谈 > 正文

混动与电动博弈背后是标准制定

      刚刚过去的10月,汽车行业不乏看点,有几款新车上市,其中1026就有两款车同时上市,分别是雷克萨斯CT200h与比亚迪e6。表面看来,这两款产品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进口豪华品牌,一个是国产自主品牌;一个是轿跑车,一个是家用两厢车;一个是混合动力,一个纯电动。两款产品的定位、消费群体也完全不同,似乎没有放在一起比较的意义。然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只是两者代表的方向并不相同。
 
      就在雷克萨斯CT200h上市的前4天,丰田中国在的另一项大动作敲定——1022丰田总投资6.89亿美元的“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在江苏常熟开工。它不仅是国内第一家外资汽车技术研发中心,也是丰田自己拥有最大规模试车场的技术基地。在这里,丰田将把THS(丰田油电混合动力系统)核心技术引入,并开展研发核心组件的国产化、HEV系统车辆的匹配性技术等,以实现HEV的国产化。
 
      很显然,在混合动力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丰田依然把中国市场未来的宝压在混合动力上,尽管他们也遭遇过国产普锐斯的挫折,而且还面临着需要将混合动力的电力来源升级为插电式的技术问题,但由于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已经明确将混合动力纳入,丰田正信心满满,准备在未来利用混动来一举击倒德系现在强势的D+T动力组合。在混合动力领域,丰田已经积累了十几年量产经验和超过300万的累积销量,对于双动力转换、电动机和电池技术均有自身独到之处,他们需要适应的是中国的政策与标准,这点恰是研发中心的意义所在。
 
      而另一方面,比亚迪也在积极参与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计划,从F3DMe6,他们也在尝试各种方法。他们的优势在于对国内政策的了解和电池技术,e6先行者的上市使得他们在纯电动车市场化方面站在了行业最前沿。很多人以为e6定价高,对其前景不看好,但不要忘记,e6先行者占据的是舆论制高点,它未必需要很大的消费来支撑,但对于中国电动车的发展却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电动车很多基础性标准的设定。
 
       电动车的研发在中国经历了前几年的“大跃进式”发展后,遇到问题多多,这使得政策制定者清醒认识到,汽车行业意图在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或许并不现实,虽然长远看来,纯电动依然是发展方向,但短期内支持混合动力发展是现实的道路。不过,为了早日实现纯电动时代的到来,在混合动力的政策补贴上,国家重点扶持的是外插式混动,这种混合动力的电力可以靠外插电源获取,发动机只是少数情况下的补充动力源,也就是电力占主导的混合动力。尽快如此,这依然为擅长混动的丰田提供了绝佳时机,研发中心的建立水到渠成。丰田也很清楚中国未来的新能源车发展方向,他们积极研发为HEV技术增加外部充电功能,而外部充电则与纯电动车一样,牵扯到充电插口标准设定、充电设备、充电时间、电池寿命等基础标准的设定。谁在这个标准上掌握话语权,谁就有可能主导未来。
 
      从这个层面看,无论是比亚迪纯电动车上市,还是丰田研发中心成立,背后都隐藏着这样一个目的——积极影响中国插电汽车的标准设定。从这个角度看,比亚迪作为本土企业确实有其优势,譬如他们率先开启“车企+电企”合作模式,e6先行者随车配送充电桩,由南方电网上门安装,只要客户拥有固定停车位,就可以实现白天用车、夜间充电。而在e6先行者的充电模式中出现快慢两种充电模式,也是很好的举措。
 
近期,汽车业内盛传《电动汽车标准纲要》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发布并实施,可以推测,这背后一定有各车企间复杂的博弈。有调查表明,在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制定过程中,本土汽车制造企业的影响作用最大。认为本土企业影响更大的投票比例高达28%。紧随其后的是电力运营商,占投票比例的24%。外资汽车制造企业占15%
 
然而,这个理论上的影响力在实际中并非没有改变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性就是丰田将它的混动成功改造成外插式之后,利用其高超的成本控制力和国家补贴,将其产品的保有数量成功提升上去。而比亚迪的e6先行者虽然看起来走在更前列,市场却一直未得到认可。在这种情况下,丰田的话语权显然会提升。
 
由于电动车标准设定还牵扯到与国际接轨问题,而目前国际上并没有通行的电动汽车标准。日前,通用、大众福特、戴姆勒、宝马奥迪保时捷等七家欧美汽车巨头达成一致,在欧美市场共同建立电动车充电国际标准。此外,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近日也向欧委会正式递交了一份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标准化建议书。如果欧美的电动车标准正式通过并施行,中国标准在制定上也多少会受其影响。
 
如此看来,中国电动车标准的制定很难说一定会有利于自主品牌,毕竟自主品牌目前能拿的出手、有说服力的产品还是太少。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重视比亚迪e6先行者的开拓性价值。不论如何,中国相关政策部门应该尽早出台统一的电动车标准,否则有些企业在前期研发上投入得越多,有可能反而损失越大。(撰文/张晶)
中国电动车标准的制定很难说一定会有利于自主品牌,毕竟自主品牌目前能拿的出手、有说服力的产品还是太少。中国相关政策部门应该尽早出台统一的电动车标准,否则有些企业在前期研发上投入得越多,有可能反而损失越大。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