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产业评论 > 正文

众多因素要求车价并轨 轿车降价将是常态

  进入2003年,媒体上汽车新闻的主旋律,一是新车一浪接一浪地问世;二是车价一波接一波地下调。以往,一个边缘车型的降价就会引动媒体“价格战打响!”狼来了一般的惊呼,如今已是见多不怪,波澜不惊。

  盘点半年来,先后降价的国产车有红旗、富康、奥拓、羚羊、赛欧、吉利、雪佛兰开拓者、奇瑞风云、帕萨特、POLO、北京吉普、爱丽舍、派力奥、西耶那、东南富利卡、中华、北京现代、夏利2000、威姿等,几乎囊括了生产轿车的所有厂家。汽车市场价格全线稳步下调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汽车降价成为一种常态,是由多种因素叠加而成。

  其一,轿车进入家庭成为大势,引发来自消费者的压力。坦率地说,在公车消费一统天下的时代,厂家毫无降价压力,反正花国家的钱不心疼。2001年以后,私家车的比例越来越大,不但经济型车私家车占到9成以上,就是高档豪华车,私人消费也占到七八成。工薪族买车,花的都是自家的辛苦钱,购车者不但价格货比三家,而且越来越精明,往往上网参照北美、欧洲车市的各种品牌报价一览表,比较不同品牌车型的合理价格比,一些价格居高不下,或者新车价格虚高的厂家,往往在网上被消费者批得好不狼狈。

  其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短暂缓冲期中,来自国内轿车企业生存的压力。按照协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逐年递减进口汽车的关税,直至2006年7月轿车进口关税税率降至25%。2001年以前,中国轿车进口关税高达80%到120%,国产车的价格是比照进口车税后价格制定的,加上各种其他税费,整体价格大约是国际市场价格的200%到250%。如果国产车能在2006年达到与进口车一争高下的价格水平,缓冲期内每年必须主动降价20%!

  其三,随着中国轿车产业经济规模的形成,企业形成很大的利润空间,产品继续降价还有余地。汽车业在今年一季度,首次超过电力、通讯等垄断行业,紧跟石油天然气开采之后,行业利润总额在全国工业中名列第二。专家称,眼下中国轿车制造业的平均利润在20%以上,对比国际5%的利润水平,进一步降价应该说还有不小余地。

  回眸中国车市近年的降价历程,一些车型和企业,不断推出价格新基准,起到车市降价“领头羊”的作用,推倒降价“多米诺”,的确功不可没。愿车市降价常态中,“领头羊”今后层出不穷。

  进入2003年,媒体上汽车新闻的主旋律,一是新车一浪接一浪地问世;二是车价一波接一波地下调。以往,一个边缘车型的降价就会引动媒体“价格战打响!”狼来了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