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产业评论 > 正文

从一汽-大众“B”计划说到汽车降价

  本报上期发表了《你降我也降,结果不一样》的文章,许多读者对今后汽车市场降价一事表示非常关注。

  上周又传来了一汽-大众实施\"B\"计划的消息。一汽-大众新闻发言人称:这次促销活动是一汽-大众2003年度商务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活动力求抓住\"5.1黄金周\"热销档期促动销售。

  记者注意到,关于商家和消费者最关注的宝来\"B\"计划是否有降价的内容时,该发言人只是在信息发布的最后部分提及:在促销活动期间,各个经销商会根据各自区域不同的市场及用户情况,结合\"5.1黄金周\"做出适当的优惠。

  一汽-大众\"B\"计划的相关内容立刻引起汽车市场关注。\"一汽正式宣布宝来轿车现有8个车型全面降价,降价幅度从1.2万元至2.2万元不等\"的消息不胫而走。更有媒体称:\"这是宝来上市以来第一次由厂商出面直接正面下调价格。一汽大众已经把调整过的指导价下发给经销商。新的指导价比原来的指导价平均下调了万元;而且,宝来有的经销商在新指导价的基础上又便宜了几千元。\"

  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汽车降价不可避免

  一汽-大众是国内口碑很好的轿车企业,捷达、宝来一直都卖得很好,且时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即使是在汽车市场的几次降价潮中,也能处变不惊,稳坐钓鱼台。何以能如此呢?,一汽-大众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解释:我们的车卖得很好,为什么要降价?

  但是,进入2003年以来,宝来所在的20万元左右价格区间的轿车市场出现激烈竞争。毕加索、中华、帕萨特、福美来都先后有降价的动作;新蓝鸟干脆把档次提了一级,用原来的价格可以买到高一档配置的车;再加上中高档轿车厂家的产能增加,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这给宝来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其市场销售遇到了困难。

  以全国最大的汽车交易市场--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的销售情况为例:2002年12月,宝来的销售量为181辆,市场占有率为4.88%,排名第5;今年1月,宝来的销量下降为157辆,市场占有率下降为3.43%,排名降为第9;今年2月,宝来的销量进一步下降为44辆,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下降为1.47%,排名进一步降为第17。

  据一汽-大众在北京的一家较大的经销商介绍,消费者对宝来出色的动力性和性价比有口皆碑。去年,他们共销售宝来轿车3400多辆,卖得非常好;但是进入今年二三月份,宝来销售量出现明显下滑。2002年一季度他们公司各款车型的宝来总销量超过1200辆;而今年截止到3月25号,一季度的销量不到800辆。这位经销商说,现在除了宝来1.6L还比较畅销以外,宝来1.8和宝来1.8T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滞销,尤其是价格在23万元的1.8T销量下降得最明显。

  据部分宝来经销商分析,销量下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今年上市的新车太多,瓜分了宝来原有的一部分市场,去年排量1.8升的车除了桑塔纳2000、帕萨特以外,其他车型很少;宝来\"驾驶者之车\"的对年轻客户又很有吸引力,所以去年宝来销售奇佳。然而今年的情况出现大的变化,许多1.8、2.0排量的车型纷纷上市,如中华、福美来、索纳塔等,这些车型普遍比宝来宽大,价格又相对较低,这样就吸引了一部分宝来的潜在客户。另外,新雅阁的大幅降价对宝来构成了一定的冲击。新雅阁的2.0车型售价只有22.98万元,而宝来1.8t售价23万多元,这样一对比,消费者普遍觉得宝来价格有点偏高。

  市场供求关系的这种变化,使一汽-大众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以不变应万变\"了,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改变销售困难的重要手段就是降价。根据我们近期对市场的了解,一汽-大众\"B\"计划实施一周来,宝来的销售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观;亚运村汽车市场3月31日至4月6日一周内宝来的销售量排位已从2月份的第17位上升到第7位。

  大可不必对降价讳莫如深

  记者发现,汽车市场有一个普遍存在的怪现象,那就是厂商说到降价时,往往代之以\"推新车型或促销活动优惠\"。

  早在一汽-大众\"B\"计划正式实施前,宝来的优惠销售就在车市开始了。3月中旬,记者问起经销商,他们的促销让利举措是一汽-大众厂商行为还是经销商自己的行为时,多数经销商都\"顾左右而言它\"。一个销售人员私下说,近期市场持观望者增加,消费者对厂家的\"加量不加价\"的政策并不感兴趣;不断下线的新车对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只有通过降价来促销;降价是得到厂家默许的,尽管宝来的报价不变,但实际销售价却低了近万元。优惠也好,降价也好,对消费者来讲是一码事,结果是销售增加。

  降价作为市场竞争的手段,特别是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市场的竞争手段,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它不但可以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且还可以从整体上遏制中国汽车工业的重复建设;促进中国汽车工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有利于真正有实力的汽车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厂商所以不愿提及降价二字,一个重要原因是顾及企业的声誉受影响,从而殃及产品销售。

  事实证明,这些顾虑是杞人忧天。因为只要不是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恶性降价,根据供求关系的变化,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部分,适时、适量地采取降价策略,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在这方面,本田新雅阁2.4降价堪称汽车行业竞争的点睛之笔。

  本田新雅阁2.4下线之初,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到何时收回投资的问题,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什么样的价位更适应市场的问题。在当时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厂家高瞻远瞩地将本田新雅阁2.4的价格定在了25.98万元;这个定价比配置落后的老雅阁还降低了5万元。消息传开,立刻在车市引起轩然大波,新本田雅阁成了消费者和媒体关注的对象,尽管至今日产量已提高1倍,仍供不应求。有目共睹的是,人们在新本田雅阁下线后,极少见到它的广告,而新本田雅阁却成了中国车市最为炙手可热的轿车;在中高档车里面,新本田雅阁甚至成了同档次轿车定价的基准和参照,这样的\"殊荣\",可不是哪家想得到就能得到的。

  新本田雅阁的经历告诉我们,大可不必对降价讳莫如深,更不必视降价为畏途。降价作为一种竞争手段,只要用得好,时机把握得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汽车生产和流通领域降价游刃有余

  厂家生产一辆车有多大利润,商家卖一辆车有多大赚头,这恐怕是局外人很难知道的商业机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为汽车产销的利润算一笔大账。

  通常来说,世界汽车行业的利润一般是5%-7%。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以当年全球赢利最多的福特汽车公司来看,1999年福特公司赢利72.4亿美元,其中汽车业务赢利57.21亿美元。以当年销售汽车722万辆计算,每辆车赢利不到800美元,约合人民币6000至7000元。

  汽车是个依靠规模才能产生效益的产业。汽车制造水平高度先进的福特公司,年产722万辆,每辆车的利润才达到六七千元;而我国汽车制造水平相对落后,几百家汽车企业总共才生产三百多万辆,每辆车的平均利润却能达到1万多元,如果没有高昂的车价维系,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这也说明,国内汽车价格有着足够的下降空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2年前11个月,三大汽车集团利润增幅均在30%以上,其中东风公司赢利增长超过100%,一汽超过50%,上汽超过40%。上海通用在1999年投产当年就获得了6亿元的利润,这在美国通用遍布全球的企业中,绝无仅有。生产企业的高利润为汽车从源头降价提供了可能。

  从流通领域来看,国内汽车价格同样有着足够的下降空间。因为汽车市场还处于培植期,厂家对经销商的返利比较大,一般是车价的3%-5%。对于像奥迪、雅阁、POLO等紧俏车型,还有不菲的加价。比如某家高档轿车的专卖店,一辆车返利1-1.5万,一年销售400辆就600万,加上加价销售,年利润1000万应该没有问题。亚运村汽车市场苏晖总经理说,现在汽车市场上抢着建专卖店,为什么?就是利益驱动;几千万元投入的专卖店只需一两年就可收回成本,这么丰厚的利润恐怕只有在中国才能得到。

  我国汽车生产和流通领域的高利润使得汽车市场的降价游刃有余。当前,汽车市场降价已是大势所趋,问题是\"不降价肯定不行,降价也不一定行\";厂家、商家需要考虑的不是能不能降、有没有降价空间的问题,而是如何准确做出判断,何时降、降多少的问题。

  汽车价格何时降

  除了部分厂家还在言不由衷地表示决不轻言降价外,几乎所有的经销商都认为汽车市场降价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北方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周明认为,降价高峰应该在四五月份出现。理由是3月份到5月份是汽车销售的旺季,各品牌车围绕全年市场占有率的争夺一般在这个时期就会全面展开,因此各厂家都不会错过这个黄金期,而靠降价达到这个目的是行之有效的。

  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认为,从目前市场的情况看,汽车价格的整体变动应该是在下半年。随着进口许可证的发放,今年下半年进口车的价格将趋于回落,这会刺激国产车进一步降价;另外,年初有大量新车下线,许多新车供不应求,厂家会因此追加产量;当下半年供需矛盾得到缓解以后,车价才会有下降的可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认为:实际上,自去年开始到以后的几年,汽车价格都是持续下降的趋势。新的一轮降价将在2003年年中或下半年。之所以如此肯定中国轿车价格会持续下降是基于以下四个原因:一、全面竞争格局正在形成;二、车价存在降价空间;三、汽车行业规模加大,成本降低;四、持续降税,进口产品冲击不断加大。

  降价是要讲究策略和时机的。\"早降价早主动,晚降价晚主动,不降价要被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厂家和经销商认可。洞察大势,\"该出手时就出手\",切莫等待、观望,以免错过降价的最佳时机。

  汽车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越来越成熟,也使得他们有了更为广阔的选择余地。在这种情况下,厂家和商家的降价尽可以大张旗鼓地实施,完全不必遮遮掩掩;因为\"让利促销只在某一特定时间有效,过期将恢复统一价格\"的说法注定是没人相信的了。

  本报上期发表了《你降我也降,结果不一样》的文章,许多读者对今后汽车市场降价一事表示非常关注。  上周又传来了一汽-大众实施"B"计划的消息。一汽-大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