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汽车生活 > 车迷轶事 > 正文

被哈雷·戴维森颠覆了的社会秩序

  


   
图为哈雷车手们
 


  
图为酷酷的穿着全身盔甲的哈雷骑手
 

  有这么一个品牌,它的主题是“生性无忌”(Bomtobewild)。但它的管理却非常民主,决策组甚至有最“底层”的装卸工,这也试图论证了它“生性温和”的一面。这群人在这个品牌的带领下颠覆了社会秩序,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百万富翁向“装卸工”们俯首称臣,重新构建了组织关系。这就是哈雷·戴维森牌摩托车以及它的哈雷文化。

  当年的反文化如今已经成为今天的主流文化。崇尚自由\独立、晶位、进取的精神陪伴着骑士们追逐梦想的旅途。只是“在路上”不再是逃离社会桎梏的途径,而是一种体验感受的方式。60年代曾经流浪叛逆寻梦的哈雷小子们在90年代已经进入社会主流,成为社会中坚。这种市井文化到精英文化的过渡不是一朝一夕的乙如今的哈雷,不再总是和狂放不羁、惹是生非的莽汉联系,反而越来越多地成为精致理想生活中的一个放肆的姿势。

  电影《逍遥骑士》中的两个带着音乐和梦想的嬉皮青年死在了寻找自由的途中,而瓦特和比尔的那两辆大型哈雷机车却是哈雷人梦想的开始。《逍遥骑士》在当时不但开创了公路电影的新纪元,更为沉迷于杰克·凯鲁亚克“自由上路,寻找自我”式波希米亚革命理念的青年们提供了一个明晰的行为模式:马力强劲、皮实耐用的哈雷摩托是他们期望逃离各种桎梏的载体,公路是逃离的唯一出路,旅程本身即是目的。

  另外一部关于哈雷的电影,主角是我们都曾经痴迷的马龙·白兰度,细数白兰度的电影代表作,头几把交椅还轮不上《飞车党》(thewildone),但他驾驶机车的浪子造型却开一代风气之先。电影中年轻易怒的白兰度带领一群机车骑士滋扰小城,途中爱上当地警长之女,电影因为精;隹刻划出美国青年乖戾、阴郁、好斗和渴望得到社会认同的形象,被认为“喊出了美国青年一代的心声”,而片中跟随白兰度的机车也同电吉他、朋克头、嬉皮风格一起,被烙上反叛标记。

  作为“摩托公路片”始祖、第一部反映美国非法机车团伙的电影,片中唯一能与马龙·白兰度的魅力分庭抗礼的,不是美艳女郎,而是“当代最传奇的机械发明”——摩托机车。在这部电影中,后世观众能逐一检阅当时在美国能见到的几乎所有的机车:诺顿(Norton)、BSA、凯旋(Triumph)、哈雷(Harley Davidson)、雷鸟(Thunderbird)……俨然当时机车的一场全家福。白兰度作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所在,他的坐骑自然也是机车中的上上之选:是凯旋6T、雷鸟650,其中凯旋6T用了3部。

  机车上的那些行头:黑色皮革夹克,紧身牛仔裤,黑色手套及长靴,内里的白色T恤,都曾掀起狂飙,成为战后西方年轻人的时尚,影响至今。如今《终结者3》中的阿诺·施瓦辛格也是踩了凯旋机车,作冷面无情状;(DETOUR》杂志安排过莱昂那多·迪卡普里奥仿照马龙·白兰度的飞车党雄姿,重新演绎青春叛逆——而实际上如今曾是哈雷文化的题中之意的“叛逆”,已经逐渐被收编归整到社会主流价值的正面方向。哈雷金属的质感、优美的线条和令人迷惑的颜色搭配以及电镀和黑漆的对比,甚至那烫人的排气管、震耳欲聋却”如音乐般”的轰鸣声,这些都还在,却逐渐变成一种对力量和自由想象的物化体现。

  哈雷每年连广告费都不怎么花,“我是一个开哈雷、吃牛排、烟不离口、喜欢豪饮的女孩。”当红奥斯卡影后查理兹·塞隆酷酷地对记者说,而《花花公子》每在新年之际都会找93岁的身为曾祖母的老太太裸体面带微笑地坐在哈雷摩托车上,摆着经典机车女孩的造型做新年月历。美国亿万富翁福布斯不惜人力物力,搜索收集了上百辆“口合雷·戴维森摩托车”,“猫王”在哈雷机车上的照片已经到了拍卖场,就连“网坛玉女”——纳芙拉蒂诺娃,也对“哈雷·戴维森摩托车”一往情深。

  哈雷百年之日,4股轰鸣的钢铁洪流从美国西北的波特兰、西南的拉斯维加斯、南部的巴顿鲁治和东北的华盛顿汹涌而出,目标直指威斯康辛州的密尔沃基市。参加人数达30万,名为“巡游归乡”的摩托长途旅行揭开为期4天的哈雷—戴维森建厂百年庆典的序幕。“如果你想了解哈雷精神的真髓,了解这个企业长盛不衰的奥秘,就请看看这些来自世界各地,风尘仆仆的车手。”哈雷首席执行官杰弗瑞·布鲁斯坦在新闻发布会上信誓旦旦地说。然而越来越多的哈雷人并不解释,他们只是踏上铁骑,绝尘而去。

     图为哈雷车手们   图为酷酷的穿着全身盔甲的哈雷骑手   有这么一个品牌,它的主题是“生性无忌”(Bomtobewild)。但它的管理却非常民主,决策组甚至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