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买车导购 > 选车导购 > 正文

买车“赶头班”的代价:质量好坏得自己验证

  现在汽车市场上新车型越来越多,消费者可以挑选的余地越来越大,2003年有几十款新车投入市场,2004年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平均每周就产生一款新车型或者改进车型。

  某些消费者的心态往往是“吃螃蟹何妨”,争先购买新车型甚至动用各种关系帮忙,而且仿佛在大街上开着别人不敢买、别人买不到的新车型才能够满足自己对汽车的喜爱。
 
  这种买车“赶头班”的做法到底有利还是有弊呢?

  2003年之前汽车行业内的一些资深人士往往推荐朋友购买这些“第一批”车型。因为,合资企业进行某款车型生产之初往往不会一下子全部采用合作方式,一方面为了尽快占领市场赢得先机并降低先期投入,一方面为了“投石问路”加强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所以这些第一批产品所采用的部件往往国产化率很低,基本上依靠进口件组装。

  消费者购买这些“准进口”车虽然当时的价格高一些,市场占有率低一些,维修服务都可能有一些“别扭”,但是“先买先享受”也是一种消费方式,而且进口部件的质量总体略高于国内产品,车辆的组装工艺也保持着与国产车的优势,“赶头班”看似占便宜。

  但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汽车营销手段也在加强,您“赶头班”要有如下心理准备:

  买的是最高价

  顺乎“中国民意”,汽车降价大势所趋不可阻挡。老车型降价为了巩固销量,新车型降价为了扩大销量,可以说现在市场上没有一款车不存在“降价”的可能,甚至广州本田雅阁也不敢保证在福特新蒙迪欧以及可能生产的国产丰田佳美的“胁迫”下,和众多对手的“围攻下”由加价变成降价。他会推出又一款新车,借机就把价格又调整一番。消费者为什么现在呼吁厂家新车型价格要“一步到位”?如果一个消费者购买新车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看到厂家上万元的降价,现有车辆的间接贬值不说,消费者对品牌的“热爱”也会大打折扣。可是激烈的竞争和厂家抱有的“先捞一笔”的心态还是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础,厂家都会给自己留下“降价的空间”以备“对手”出其不意。去年一批品牌车分别降了两三次价,“赶头班”的会多花几万元。

  质量好坏自己验证

  头一批车质量怎样,只有听卖方的,而中国消费者大多愿意听“自己人”的,而这方面你“赶头班”就听不到大众反馈,你就是试驾者,一旦新车毛病多、费油等也只好听天由命。

  不是配置最全的

  还有另外一种循环可能性更大,高定价吸引一批“虚荣心和追求时尚”的消费者,起码对得起高额的广告费用。然后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降低价格或者增加配置,甚至两者并行给对手打击。根据不同时期开展“特别优惠”继续扩大销量,经过一段时间进行所谓的“升级”,老款车型回馈消费者再度降价,新款车型增加配置提高性价比。多种营销手段配合使用,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合理价位”。

  这样最早购买新车型的消费者可能会觉得心里不平衡,但是厂家的每一步解释都会给老客户满意的答复。例如:消费者最早购买新车型价格为18万元,4个月后厂家公布随着国产化率提高价格下调1万元,那么老客户可能觉得自己的车进口件多,自然“身价”高一些。1年后厂家宣布推出增加配置的某款,原有的某款回报客户降价5000元,老客户已经开了一年的车而且认为国产化率提高以及产量上升原车型降价也可以理解。这样汽车厂家原有的“被动”局面有所缓和,不仅吸引了新客户同时稳定了老客户,对于汽车品牌忠诚度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但是有些厂家所谓的“回报”、“特别优惠”、“增加配置”、“老车型降价”、“国产化率提高”到底“水分”有多大?“含金量”有多重?我们不得而知。

  只要您想明白了,我就是愿意花钱买领先,花钱买风头,配置少我也认了,那您就心安理得地“赶头班”,知足者长乐。

  现在汽车市场上新车型越来越多,消费者可以挑选的余地越来越大,2003年有几十款新车投入市场,2004年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平均每周就产生一款新车型或者改进车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