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汽车生活 > 车主之声 > 正文

集体买车:挑战传统商业道德

  买车新时尚:大家一起去

  目前,在一些大城市的车市上,涌动着一股集体购买的热流,即一些有买车需求的零散消费者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组织起来,形成类似集团采购的庞大订单,从商家那里争取最优惠的价格,从而使消费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这种现象,北京称为“团购”(团体购买),深圳称为“砍价联盟”,不论怎么称呼,它都表达了消费者的一个共同声音:“团结就是力量”。

  家住沈阳的刘先生认识一位北京的汽车经销商朋友,一次朋友告诉他,如果能组织10人以上购车,就可以有10%~15%的优惠。刘先生早想买辆捷达,听说能有优惠,便开始在网上发布“帖子”,寻找购车伙伴。一个多月后,刘先生已先后接到重庆、河南、内蒙古等地许多准备购买捷达车的网友打来的咨询电话,并有7位网友表示了买车的愿望。刘先生说:“等凑足了10个人,我们会集体去北京提车,到时可能还会和经销商再谈一些优惠。”

  “大家刚开始是互相聊,后来打算一起去看车。在看车的过程中又认识了一些打算买这款车的人,之后通过在网上发帖子,一共聚来了十几位购车者。大家分工,发挥集体优势,有人跑市场问价,有人到配件城看配件,有人去问保险,然后聚到一起交流情况,确定了我们自己买车的底线。”大家推出陈先生做代表去谈判,经过反复交涉、砍价,争取到了最实际的优惠,一个月后,15人中有13人开走了自己满意的车。消费者、经销商“双赢”

  大多数人都认为,集体购车这种新的方式让消费者和经销商都受益。

  对于消费者来说,集体买车一般会得到比较优惠的条件。以北京为例,如果不是很畅销的车型,可能会有四五个百分点的折扣。比如售价10万元的轿车,集体买车就能省下四五千元钱。有些比较畅销的车型让利相对较少,以宝来车为例,如果购买10辆以上,可能会得到两到三个百分点的让利。

  “我们也愿意给集体买车的消费者一定的折扣。”一位经销商说,因为一下子能卖出几辆、十几辆甚至几十辆车,销售成本降低了,给一些折扣还是合算的。还有一些经销商在车价上并没有给太大的优惠,而是在保险、装饰、售后服务等方面,给出一定的让利。

  正因为看到了这一商机,一些商家便举办各种相关活动。日前,北京某专卖店就推出了互联网集体购车的活动。售价15.3万的白色新捷达王GTX,如果集体购买的话,只要14.5万元就可以开走,而且每位集体购车的用户还可以获赠倒车雷达一套。

  此外,汽车装饰最近也出现了集体购买的迹象,像汽车装饰用的太阳膜、音响等等,集体购买能低于市场平均价格10%。

  面对越来越多的“买车集体”,业内人士提醒,不要选择紧俏车,而那些实用的车型如桑塔纳等比较适合集体“砍价”。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商务中心的且小刚先生介绍说:从目前汽车市场看,汽车产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供不应求的,一种是供大于求的。供不应求的,依然处于卖方市场,无论厂家还是经销商都不会随意降价的。另一种情况正好相反,处于买方市场,那么“集体购买”就有可能对厂家和商家产生吸引力。并非所有经销商都认可

  一汽大众广州梅花园专卖店销售经理陈灿伟认为,厂家对于集团大客户的认定有着严格的标准,必须达到一定的批量才行,而消费者自发组织的团体很难被厂家认定为集团客户。一汽大众华南商务代表处首席执行经理梁江峰也持此观点,他说,这种自发性组织很松散,没有行为主体,给予优惠后就会扰乱市场价格,所以暂时还不能接受这种购车方式。不过他也表示,如果一个单位的员工自发组织起来,以单位的名义集体购车则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优惠价格。

  北京神龙京津汽车销售公司销售经理陈彬说:这种事情对用户最有利,最难受的是经销商。想做,利润非常薄,还要投入很多人力、成本增加;不做,失去很大的销量。而且,一般集体购买的用户都不会只找一家经销商,这样会导致经销商为吸引用户而互相“杀价”。如果经销商过分放出利润,那么受损失的是经销商,如果经销商都“死亡”了,汽车市场也就没人做了,最终会受损害的将是消费者。

  北京亚之捷汽车销售公司经理杨光说: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我们亚之捷曾经遇到过40个车主同时要买宝来车,几十个人挤在营业大厅里,场面混乱极了。而且给这40个人的优惠是不同的,经销商要付出很大的人力、精力和每个车主谈。40个车主满足了,但占用了本来就很紧张的宝来车的资源,正常买车的客户不满意,而那40个车主是在经销商做出很大牺牲才争取到的,经销商不是两头吃亏吗?集体购车折射出什么?

  眼下,除了购车外,在购房、装修、按揭保险、出游等大宗支出中,都出现了集体化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信奉“团结就是力量”,他们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途径组织起来,集体与商家讨价、维权。这种现象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北京的陈先生说,这是不得已的,因为在汽车销售过程中,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消费者与商家和厂家之间得到的信息是不对等的,比如我单独买车的时候心里没底,卖车的人怎么说怎么是。对我提的要求他们并不当回事。而我们组织起来就不一样了,说话有份量,因为每一个经销商都不愿失去这样大的一笔收入。

  有业内人士不无担忧地认为,这一现象意味着市场存在某种缺失。它首先反映了消费者对厂商的不信任。无论是买房还是买车,原本都是高度个人化的行为,如果消费者能够从厂商那里获得真实、充分的信息,就没必要找其它人一起购买。现实情形恰恰相反,普通消费者如果以个人身份和厂商打交道,明显处于信息劣势,难免担心在与厂商的谈判中吃亏,惟恐落入深不可测的消费陷阱。他们通过集体的组织方式联合起来,实际上是希望尽可能改变信息劣势,提高与厂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同时也希望用“人多力量大”的事实,向厂商强化“众怒难犯”的道理,告诫厂商不要在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环节上与一个采购团体玩猫腻。消费者不惜花费比单独采购高出不少的组织成本与交易费用组成一个团体,最终不过是为了避免被误导、被欺诈的命运。当前的市场交易信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由此可想而知。

  于是,有人发出了这样的呼吁:中国传统商业道德强调“童叟无欺”,现在还应该加上“寡众无欺”。

  买车新时尚:大家一起去  目前,在一些大城市的车市上,涌动着一股集体购买的热流,即一些有买车需求的零散消费者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组织起来,形成类似集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