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不沉的航空母舰(一)

  很多国家元首都有选择某款本国制造的高档轿车作专用座车的习惯,被称为“元首座车”。同时这种选择只成为一种惯例,使该品牌轿车成为该国历届首脑的专用座车。这样做的目的除了为国家元首配备性能卓越、品质优秀的座车外,还有弘扬民族自豪感的成份在里面。最著名的例子便是1905年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对“西班牙·苏沙”(HISPANO.SUIZA)车的钟受,而使该车名声大振,蜚声世界,以致世人干脆把苏沙车叫作“阿方索”了。同时也使西班牙皇室正式选择苏沙车作为皇室专车。虽说在1944年该车厂倒闭了,但西班牙国王和皇后正式出巡,仍乘坐由专人精心保养的镶有皇冠的苏沙牌B6V12缸高级轿车。

  再如英国皇室从1910年开始便选定戴姆勒(DAIMLER)车作为皇家座车。戴姆勒汽车公司是1895年由英国著名企业家罗伯逊·哈利购买汽车发明之父哥列·戴姆勒的技术专利而成立的,以生产精致豪华的宫廷座车著称于世。兰彻斯特(Lanehes[er)在1895年研制出英国第一辆汽车并成立了公司,他很希望自己制造的汽车也能脐身皇室座车的行列。在1919年的伦敦车展上,他向英皇乔治五世展示了他精心制作为40型皇家车。该车6气缸,有着路易十四时代的外貌,内部则如凡尔赛宫般的豪华和奢侈。谁知英皇看后却说:“很好,兰彻斯特先生,很好!不过这辆车似乎比较适合艺妓乘用而非王公贵族,您说是吗?”后来戴姆勒公司被美洲虎(JACUAR)所收购,虽然保留了戴姆勒的品牌,但车子外型已与美洲虎一模一样了,唯独因为戴姆勒,轿车(limou8ine)是英国女皇的专用座车,而破例保留了其古香古色的宽大造型。

  元首选择座车的主要标准是传统,但有时政治因素也会成为重要法码。希特勒下令研制巨大的防弹轿车奔驰770K布尔曼(PULLMAN)作为座车,法国总统戴高乐选择国产的雪铁龙DC-19女神车作总统专车,日本天皇选定日产总统(PRESIDENT)和丰田世纪(FOR.GENERAT10NS)作为天皇和皇太子的座车,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放弃外国名牌轿车,而选定本国生产的普罗通·萨帕(PROTOW.Sapa)普通车作总理座车以及韩国总统金泳三不坐凯迪莱克,而选用本国双龙公司生产的主席礼宾车(CHAIRMAN-Limousine)都是这方面的例子。北朝鲜的金日成主席在70年代也曾一度萌生制造国产高级轿车作自己的座车和礼宾车的想法,以此向全世界宣传朝鲜的建设成就。他把自己专用的一辆由戴姆勒·奔驰公司特制的S600型布尔曼防弹车交给技术人员作样车,研制开发北朝鲜自己的高级轿车。但由于研制出来的样车不能让金日成满意而最终只好放弃。从那以后,朝鲜便规定将奔驰车作为国家干部的公务用车,每年都要进口一千多辆。

  但也有一些国家元首是完全依据汽车质量选择座车的,如美国总统座车便是通过招标而最后选中福特公司的林肯大陆的。还有许多国家因本国不能生产轿车,便只能选择国外厂家生产的名牌轿车作为元首座车。但一般而言,作为世界上一个大国的元首,总希望能选择本国生产的技术先进又舒适豪华的高级轿车作为座车,也能为国家增光添彩。而为了迎合元首的这种心理,汽车厂家自然就会不惜代价去研制超豪华的顶级轿车。许多名车便是这样产生的。中国是这样,德国是这样,苏联也是这样。这些美仑美奂免、豪华奢侈的元首用车在英语里被称为:“LiDosine”。直译是“轿车”,更符合中国人习惯的译法应该是“贵宾车”或“礼宾车”。这些身躯庞大有如巨舰般的大轿车,在汽车世界里已成为一道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风景线。

  十月革命后的俄国,百废待兴。位于莫斯科红场上的克里妮林宫成为苏维埃的红色中心。那时的克里姆林宫连警卫都没有,工人和农民代表可以随意进去,直接向列宁反映情况。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也没有什么特权,更谈不上个人的专用座车了。列宁就经常步行上街,向工人群众进行革命演讲。但后来发生的几起针对苏维埃革命领袖的未遂暗杀行动,使为列宁、托洛斯基和季洛维夫、布哈林、斯大林等革命领袖配备专用座车提上了“契卡”的议事日程。列宁并不赞同为最高苏维埃人民委员配备专车,但别不过大家,只好提出希望用苏维埃工人自己生产的汽车作为人民委员的专车,这可给“契卡”主席捷尔任斯基出了难题。

  十九世纪后期,在欧洲各国都有人在研制不用马拉的车,俄国也不例外。

  1898年,俄国工程师库里宾研制成功了一辆三轮自动车。到20世纪韧,俄国已有好几家汽车制造厂。其中规模最大的便是著名的罗索(RUSSO)汽车厂。但由于俄国工业基础薄弱,汽车厂的规模都很小,基本上都停留在手工作坊的水平上,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落后了许多。当时沙皇和俄国贵族大多购买法英等国生产的小汽车。捷尔任斯基召见了已收为国有的罗索汽车厂的厂长,望他能在短期内为列宁等人生产一批专用座车。接受任务后,罗索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按照该厂1913年制造的‘‘波罗的海”牌软篷轿车(BALIX)稍加改进,制造出第一辆1918年型的“波罗的海”供列宁乘用。列宁很喜欢这辆苏维埃自己生产的轿车,每次出外都乘用它。1918年的深秋,列宁乘坐这辆“罗索’波罗的海’’软篷轿车去鲁夫耶卡军工厂为工人演讲,遭到女特务卡捷琳娜的刺杀,身中三弹。经医生全力挽救,列宁终于顽强地战胜了死神,但他的健康却受到了很大的损害。这期间发生了两件对苏维埃汽车工业有重大意义的事件。1921年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的缔造者老阿涅利应邀访问了俄国,并签署了对苏俄提供技术援助的协议书。正是在菲亚特的技术援助下,三年后苏联在莫斯科南部伏尔加河的拐弯处成立了第一家国营的阿莫汽车厂,并在次年(1925年)模仿菲亚特·泰伯拉(TEMPRA)501型生产出了吉斯(3HC)A型篷式轿车。这是第一辆吉斯车。

  1922年,苏维埃联盟正式成立。美国著名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作为贵宾来到苏联。这位勇于创新的汽车大亨是怀着开拓一个广大的新市场的勃勃野心来的。他是西方资本家中第一位准备到苏联投资的,因此被某些报刊称为“红色资本家。”亨利·福特带来了一个庞大的计划,而深受西方列强经济封锁之苦的苏联也对他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欢迎。在福特公司的帮助下,苏联以阿莫汽车厂为基础,成立了莫斯科汽车研究所,利用福特的技术,于1924年开始生产福特15型载重卡车。同时福特公司与苏联曼技术设备,苏联自行建造的当时苏联最大的综合性汽车制造企业:高尔基汽车厂(又称“嘎斯”,rA3)在位于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后改名高尔基市)建成。该汽车厂由美国著名的建筑师阿尔伯特一卡思设计,其年产量为30万辆,产品包括轿车,货车和大客车等。1932年,高尔基厂生产出第一批自己的产品:“嘎斯”AA型载重卡车,当年产量便达——干多辆。

  1936年在福特的帮助下,高尔基厂研制成功第一部具有领先水平的中级轿车,命名为“嘎斯Ml”型。此车采用福特设计的8缸发动机,吸收应用’厂许多著名的福特V5型车卜的先进设计和技术,具有乘坐舒适,马力强劲和越野性能佳的特点,很适合苏联较差的路况,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苏联主要的公务用车,并在卫国战争中配备绘军队军职以上干部使用,在战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苏联名将未可夫元帅的座车便是“嘎斯Ml”,他就是坐着这辆车进人柏林城的。“嘎斯Ml”直到40年代末才逐渐被胜利M20和莫斯科人牌轿车所替代。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上台后不久便去视察了苏联第一家国营汽车厂——阿莫汽车厂。在菲亚特帮助下成立的阿莫厂与后来成立的高尔基汽车厂相比,已显得有些落伍和萎糜不振。从成立的1924年到1928年,该厂仅生产了了91辆卡车和客车,以及50辆老式的A型布篷轿车。斯大林撤换了该厂负责人,并下令扩大该厂规模,新建若干卡车、客车和小轿车的生产厂及相关的发动机厂和配件厂,同时阿莫厂也改名为斯大林汽车制造厂,简称“吉斯”(3HC)。斯大林还向该厂下达了为政府领导人研制高级轿车的命令。

  阿莫厂便是老阿涅利与列宁会谈后帮助建造的。但老阿涅利不像亨利·福特那样全力以赴而显得有些瞻前顾后和迟疑不决。菲亚特虽然帮助阿莫厂造出了第一辆小轿车,但此后因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国内的蔓延而渐渐中断了技术援助。1918年菲亚特研制出了日后被誉为“一代名车”的525型三排座高级轿车,配有3.7升6缸发动机,时速100公里,并成为教皇庇佑十一世的座车,从而结束了教皇乘坐马车的历史。但在30年代初,当苏联方面希望菲亚特提供525的技术时,老阿涅利却拒绝了。于是斯大林汽车厂只好转向美国寻求技术援助。菲亚特再度与苏联合作的缘份,是10年后由老阿涅利的孙子小阿涅利续上的。

  很多国家元首都有选择某款本国制造的高档轿车作专用座车的习惯,被称为“元首座车”。同时这种选择只成为一种惯例,使该品牌轿车成为该国历届首脑的专用座车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