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行业焦点 > 正文

新能源汽车版图上不同寻常的“新特速度”

  网易汽车地方站10月16日报道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为35.19万辆,其中,造车新势力所占份额仅为1.3%——4544辆。在向来信奉用事实来说话的汽车圈中,新势力不可避免地迎来检验时刻,对于那些产品还未上市,或者还没有实现量产的玩家来说,前路将愈发坎坷。

  近日,记者从新特了解到,量产的DEV 1汽车已经拿到了“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这也意味着,一个月前上市的DEV 1可以正式登记上牌了。


  2017年9月1日成立,6个月后发布首款车型,2018年8月底宣布新车量产上市,到9月底已经开了超过20家D.BOX店,截至目前线上线下有效订单量超过4.2万辆。按照规划,新特年内还要交付整车超4000辆,并在70座城市落地近80家门店……

  这是新特交出的一周年成绩单。外界不禁好奇,新特为什么走得这么快?在强敌环伺的造车势力中,新特如何应对来自外界的竞争?

  快速量产,在行业洗牌期提前卡位

  “最为紧要的,是先得活下来。” 这是新特汽车CEO先越在2018未来出行大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的态度“新能源造车的资本风口已经过去了,如何才能在这一轮产业调整中坚持下去,过去的经验告诉他,现在最牛的公司不一定是当时很牛的公司,而是最后活下来的公司。”

  汽车是个重资产行业,不仅仅涉及到设计、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而且一辆汽车无数个配件,需要协调上百个合作商。生产一辆车,从冲压到焊接,从涂装到总装,从概念车、数据冻结、工程样车再到SOP,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造车进展,汽车工业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

  新特成立之时蔚来、小鹏、威马等同行已经走在前头。活下来就意味着要比别人跑得快。按照传统的汽车的生产顺序,应该分步走,但是新特要求供应商直接提供规模供件,同时汽车开发与供应商的零部件也在同步完成。

  为提升供应商的配合度,新特实施了三步走策略。第一,模具阶段让供应商开模,并提供大量资金提高配额度;第二,在批量件阶段与供应商从时间进度保障、合同条 款、支付、商务条件等进行专门定向的洽谈;第三,与供应商就是要谈账期、支付条款。



  除了策略上大大缩短传统汽车制造的流程,新特团队为此也付出了很大的心力。先越表示,为了做汽车的研发,整整一年,研究院的同事从来就没有早于11点下班过;为了督促供应商及时供货,副总裁亲赴“前线”督战;每次新特发布会,自己都会和团队一起解答、整理合作方的疑问与反馈,进而优化项目。

  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才完成了新特新能源汽车从0到1的过程,但这还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价格屠夫,打开新能源普及市场任督二脉

  完成了汽车的生产之后,还需要打开市场,把它销售出去,把资金收回来。

  从一开始,新特就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和其他新能源车厂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搏杀不同,DEV 1的定位就是10万元以内,很受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青睐,这个价位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方最为主流,填补了当地电动车市场空白。

  因为价格切中市场要害,销量很快打开,9月底已经有了超过7000台的预定量。

  其次,新特连接了上下游的厂商。比如说生产厂商是一汽,生产的品控标准按照一汽的标准执行,为了解决充电问题,每个D.Box店都会引入外部的充电桩等,既保证了车辆生产的品质,又降低了新特的资产负担。

  作为新来者,一年就完成了从设计到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工作,高效的供应链系统是汽车生产的核心能力,这是新特能够快速完成生产又能把汽车送到消费者手里的关键因素。

  谈及品牌营销理念,先越坦言,新特的每一次成名都伴随着与重量级合作伙伴的共同现身。无论是和摩拜结盟,还是和一汽、博世的合作,每两三个月都有一个爆点事件使品牌知名度持续上升,在8月30日DEV 1新车发布会当天,新特的百度指数和关注度达到一个高点。


  如今的商业社会,早已不是比拼单打独斗谁的拳头大,而是要比竞争对手更加勤奋刻苦,更为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产业供应链的关系,尽管目前造车新势力还处于群雄逐鹿,各自圈地的阶段,但背靠强大全产业链平台,拥有各领域头部资源的合作伙伴,以及受全球优质供应链加持的新特,未来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领域将取得怎样的战绩,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