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用车有道 > 汽车用品 > 正文

对话中凌董事长姜岩松,带你认识不一样的隔热膜


   从发动机到中国“芯”,从外国膜,到中国“膜”

   2016年,有一句话震动了许多国人的心灵。中国每年生产上亿根圆珠笔。却无法造出一颗笔头。已经习惯神舟上天、航母下海、南海种岛的国人几乎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泱泱大国居然造不出一颗笔头?

   事后,有人统计中国还有哪些不能自主研发生产的产品。一大波需要依赖进口的产品出现在国人的视野里。而窗膜——这个一直被频繁利用,却又被忽视的产品赫然在册。

   窗膜,按需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贴膜,一类是建筑贴膜。以汽车贴膜为例,中国每年售出2千多万辆新车,每车贴膜面积约5个平方,就有1亿平方米的贴膜需求。然而,在这1亿平方米的刚需中,几乎有40%的产品依赖国外进口,中高端的窗膜几乎已被美国垄断了近30多年。中国的本土窗膜,一直以来由于技术的限制,始终在低端市场陷入混战。

   如果说圆珠笔笔头是在笔尖上的“明珠”,那么窗膜则是镶嵌在玻璃上的“翡翠”。每年中国都要花费近亿的外汇向国外企业购买这些高端窗膜。在这一堵无形的铁幕之下,美国公司在上游赚的盆满钵满,而中国的企业则在下游苦苦挣扎。

   姜岩松,这位在纳米材料及窗膜界打拼了多年的狠角色,带着他的研发团队与自主窗膜品牌“中凌”,挥动着专利自主、生产自主的铁锤,狠狠的砸向了这道“铁幕”。如同当年那篇写给西方世界的《别了,司徒雷登》宣告着中国从此独立自主一样。姜岩松也以自己的方式,宣告美国及西方窗膜公司靠着专利技术从中国吸取大量利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中国窗膜制造,站起来了!

   中凌,让真正隔热膜走进千家万户

   “我和我的研发团队辛辛苦苦干了十年,就是为了打破国外高端贴膜对国内市场的垄断!”说这句话的时候,姜岩松身体前倾,右手紧握成拳向前挥动,这是一个标准的进攻者的姿态。

   2013年的7月份,姜岩松在新加坡遇到了自己现在的研发团队。当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变中国窗膜业的机遇时。姜岩松果断决定启动这个项目,并于2014年3月份在大连花园口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了中凌薄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当问起他为什么要给公司取名“中凌”这两个字的时候。这位东北汉子哈哈一笑爽快的回答道,“中嘛,就是中国智造,凌嘛,就是凌越——中国“智造”凌越世界巅峰。”好大的口气!但姜岩松不觉得,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窗膜市场,凭什么让美国人垄断世界高端隔热膜30年,凭什么中国人就做不出自己的高端隔热膜!

   目前中凌上市的高端窗膜产品有20多种,这是技术成熟且体验优质的产品。还有多种高端产品正在不断研制中。目前中凌掌握的窗膜核心专利已有10多项,很多产品,还是国外企业无法制作生产的。可见姜岩松的自信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背靠着自主研发及核心专利这两座大山,撑起了他要让中国智造凌越世界巅峰的梦想。

   我们现在的工厂还没有产值最大化,等我们产量上来以后,中凌的膜在和美国的膜品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的成本远远低于美国同类产品。以后,我们国家的老百姓,也能用上好膜,不用再去买那些贵的国外货。中凌,就是要让真正隔热膜走进千家万户。

   窗膜的本质,是什么?

   有人说,窗膜的本质应该是防爆。姜岩松觉得这个说法不准确。这个膜你怎么定义它防爆嘛?它的标准又是什么?没有参照标准,所以根本就定义不了。贴膜之后确实可以增加玻璃的安全性,但这不能定义为膜的本质!

   姜岩松对于膜的定义很简单——隔热、清晰!

   看起来是不是觉得很容易?姜岩松笑着问道。然而实际做起来却并不简单。目前中凌的隔热膜产品的厚度是3Mil(密耳),相当于人的一根头发的直径,但是却有整整15层膜系结构。在如此稀薄的厚度上还要溅射上纳米级的贵金属粒子与金属氧化物,工艺难度之高可见一般。

   为了达到我们说的隔热、清晰。我们的研发团队在窗膜这个设计工艺中研发了6年。从筹建到生产是4年,总共加起来就是10年,真的是十年磨一剑。有了好的工艺,你还要有合适的设备去生产。我们专门在德国去采购设备,要让德方按照我们的工艺标准与技术要求定制设备。光谈判就用了1年,设备生产、人员培训、机器运回国内用了1年半。可以说,我们的贵金属膜都是经过恒久历练出来的技术沉淀。所以我可以很自信的讲,拿现在市面上最好的隔热膜产品,我们来PK,我们的产品性能已经超越了国际顶尖品牌!说这句话的时候,姜岩松非常的自信。

   什么才是真正隔热?

   市场上各种打着隔热旗号的太阳膜,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隔热王者?姜岩松告诉我们,论隔热,一看总太阳能阻隔率,二看是否能持久隔热。只有高隔热、持久隔热才是真正隔热。总太阳能阻隔率,可以作为判断汽车膜隔热性能的权威指标,这是一个综合比率,数值越高,隔热性能越理想。

姜岩松给记者讲解中凌隔热膜隔热原理

   “我们拥有代表着隔热技术最高巅峰的多层贵金属磁控溅射技术,即使高透光的膜也可以达到50%以上的太阳能总阻隔率,这是任何其他隔热技术不能望其项背的。多层贵金属磁控溅射技术还有一个特点是可以大量持久地反射多余的红外热量,而市面上一些染色膜、陶瓷膜是靠在膜里面添加红外吸收剂起到吸收热量的作用,只能暂时隔热,一旦吸收饱和就失去隔热作用了。”姜岩松耐心的讲解道。

   绿色节能,守护蓝天白云

   讲到绿色节能,姜岩松说道,真正高隔热的窗膜产品能大幅降低空调能耗,减少碳排放。在上海建科院做的窗膜节能检测中,中凌窗膜的节能效果达到了惊人的24.47%。运用到汽车,可以起到节能省油的作用,对于新能源电动车,可以减少电池能耗,延长续航里程。

   姜岩松表示,为中国的绿色节能事业做出贡献是每一个中凌人所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窗膜是一项绿色正能量的事业,中凌将秉承“绿色节能”的理念,致力于研发、设计和打造达到甚至超越国际高性能标准的窗膜产品,在世界窗膜的版图上塑造起中国人自己的绿色窗膜品牌!

   一封来自世界的邀请函

   2017年,中凌收到了一封非常特殊的邀请函。这封邀请函来自国际窗膜协会简称IWFA(international window film association),是由全球各著名窗膜制造商组成的窗膜行业权威机构,由它制定的全球行业标准,代表着最高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到2016年,国际窗膜协会(IWFA)全球也仅有7家通过认证。


   2017年5月22日中凌窗膜正式成为国际窗膜协会(IWFA)全球第8家制造商会员。目前,亚洲仅有两家公司成为该协会的会员。除了亚洲的两家会员外,协会中的其他会员企业,都是世界500强的的企业。

   可以说,我们现在已经是亚洲第一了。协会中的另一家亚洲企业只有生产认证,而我们不光有生产认证,还有技术认证。生产认证,仅仅代表着协会承认你的生产品质,技术认证才代表着别人承认了你的技术研发实力,这是有区别的。说到这里,姜岩松语调变的难有的认真与恳切。似乎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同他,能够认同他背后的中凌及他的研发团队在这十年中的默默付出。

   谈到这里,我们对于姜岩松的采访也接近尾声。最后我们向这位中凌的创立者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尖锐的一个。

   最近,中凌在行业中频频发声,说要做窗膜里的“华为”,做行业里的第一。有人说你们吹牛。这个事情您怎么看?

   “哈、那就让产品自身去证明吧!走,小伙子,我带你去看看我们的膜!”

   说完,这位一米八高的东北汉子从一直蛰伏的沙发上站直了身子,向采访间外走去。

   采访对象简介:

   姜岩松,男,辽宁省庄河市人,中凌薄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共产党党员,担任庄河市政协委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后市场精品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大连羽毛球协会副主席等。2014年3月投资创建了中凌薄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访者笔录:

   姜岩松在我们所有的访谈者中,绝对不算是一位长于辞令的人。接近45分钟的访谈中,姜岩松和笔者说的最多的就是数据,每款产品的数据、隔热效果如何等等。由于大多数据对于普通人来说太过生涩难懂。所以在行文之时删减很多,只留下重要的几个部分。

   采访过程中,姜岩松不止一次表示,科技的进步,不应该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应该是大众的福音。膜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也不应该是冰冷的工业品。它应该是有温度的、触手可及的幸福。

   采访简录:(内容有所删减)

   Q:您是怎样进入窗膜这个行业的?

   姜:我很幸运的遇上了现在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并从他们那了解到了团队的研究成果。这项成果可以打破美国窗膜对世界高端窗膜的垄断。我觉得这是个机遇,所以在2013年7月份,正式启动中凌这个窗膜项目。

   Q:为什么您给公司取名为中凌?

   姜:中嘛,就是中国智造,凌嘛,就是凌越——中国“智造”凌越世界巅峰。 其实凌还有一个含义,就是冷的意思。我们现在是真正能够隔热的窗膜,“凌”其实也是代表了他的一个“冷”能够帮助建筑与车体节能的意思。打造民族品牌,做最好的隔热窗膜。

   Q:能帮我们回顾下中凌的发展历程吗?

   姜:中凌这个项目从2013年的7月份正式启动的,到现在来讲已经经历了4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一片荒地,到现在大连最大的窗膜生产基地。产品,也从研发到上市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我觉得我们就是用一种踏实的心态,碰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产品完美了,然后推向市场。所以对于这四年,对于我们所有的产品来讲,我是满意的。

   Q: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姜:打造未来世界的高端膜生产基地!

   Q: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还要走出国门?

   姜:未来我们会把中凌打造为一个世界的品牌,包括现在国内市场,也包括现在的全球市场!我们今年已经参加了拉斯维加斯的展会,对于我们的目标,我们会一步步的推进。从工厂我们要做到世界的高端膜生产基地。从品牌我们要运营到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流窗膜品牌。

   我们现在已经是国际窗膜协会的一员。从这个认证来看,我们已经进入了世界窗膜中的一流企业。

   Q:准备花多长时间完成?

   姜:我们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现在的两个目标。1、高端膜的生产基地。2、全球产量最大化。其实我们现在的产能已经达到了全球高端隔热膜产能的三分之一。未来5年我们产值要最大化。我相信未来5年,我们会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世界家喻户晓。

   Q:下一步想要开拓的市场在哪里?

   姜:市场策略上,我们现在有两个产品线,一个是汽车膜,一个是建筑膜。从推广上来讲,还是以中国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为主。我们会先做到在中国全区域内的布局。

   在全球区域来讲,我们刚刚在美国做了区域性的招商。欧洲、东南亚、南美目前都有我们的品牌运营商。

   Q:您怎么看待中凌提出的打造隔热膜中的“华为”这句话?

   姜:这是我们的一个标杆,因为我们在讲中国“智造”,中国“智造”也是目前国家的战略的基础。华为可以说是目前中国“智造”中的一面标杆旗帜。在窗膜行业我们也希望把自己打造成华为,成为行业中的标杆。

   中凌的“智造”也是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的。我们的研发团队,在窗膜的设计工艺中研发了6年,从筹建到生产是4年,总共加起来就是10年,真的是十年磨一剑。我们目前核心专利有10多项。并且我们现在的工艺水平、专利、核心技术,从研发角度来看,我们的隔热功能已经超过了美国厂家。产品的种类也超过了美国厂家。

   我们现在的核心技术,也实实在在的体现了我们是一家“智造”商。

   Q:怎么看待行业中对于中凌产品的争议?

   姜:这个我只能说,产品自己会说话。我认为窗膜应该回归本质,隔热、安全、清晰。从这3点来看。目前而言,我们的产品是最好的。因为消费者买了我们的膜马上就能直观的感受到那种隔热的效果。

   我觉得窗膜的本质就是隔热,但是市场上不是所有膜都隔热。

   Q:您怎么看市场上很火的防爆膜?

   姜:防爆膜是一种概念,它不能绝对的防爆。只能说是增加一个玻璃的防爆能力。膜的防爆性能主要是看膜的厚度,抗拉伸强大以及胶的粘度等。

   比如有些人做一种4Mil(密耳)厚的防爆膜,然后说它防爆效果好。说贴上他们的膜防爆,用铁锤什么的砸它就砸不碎了。砸不碎就是防爆嘛?我觉得不是的,这只是一种夸大的演示。其实防爆的主要功能是黏住破裂的玻璃不让它飞溅伤人。

   Q:您怎么看现在市场上新出来的护肤膜?

   姜:膜有护肤的功能,技术上早已不是难点,但是现在市面上宣传的护肤膜有一个误区,就是所谓的UV400百分百阻隔紫外线膜,它混淆了紫外和可见光,其实紫外线对皮肤的有害波段是380纳米,往400纳米波段已经是接近可见光的波段了。我们看市场上所有的国际大牌的膜,都是做到99%的紫外阻隔,没有去做100%阻隔的,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紫外阻隔达到99%就是最合适的,有害波段已经完全屏蔽了,余留的则可以起到一定杀菌消毒的作用。

   另外,我还要强调一点,只有紫外线和红外线双重阻隔,才能做到真正护肤。因为阳光对皮肤的伤害不仅是紫外线,还有近红外线,近红外线可以渗透到皮肤内部,加速肌肤松弛,加快光照性肌肤老化。中凌隔热膜具有高红外反射和99%紫外阻隔双重特性,可以对皮肤和眼睛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贴膜后在车内无需使用任何防晒用品。由于目前没有一种可以直接涂抹的防近红外的防晒霜,所以更有必要为爱车选择一款具有高红外阻隔特性的汽车膜。

   Q:为什么高端隔热膜一直是美国垄断的?

   姜:首先,这项技术有很高的门槛在这里。它对你工艺的要求、设备的要求、人员的要求都很高的。

   像我们现在的工艺,我们就研发了6年。现在能够在PET薄膜上溅射多层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别小看那么薄薄的一层膜,它有15层的结构,就是金属与氧化物的叠加。这些东西就是为了保证对红外线的一种反射。还要保证绝对的高清。这就对工艺、材料、光波、的理解有一个很深的程度。

   光着还不行,还要有好的设备、人员去执行。我们的设备都是从德国引进的。光谈判就谈了1年。设备生产制作用了1年半。我们向德方提设计条件,工艺要求。用了2年半的周期才把设备运回我们的工厂。

   Q:看来美国人能垄断30年,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姜:是的。

   Q:您现在研发团队有多少人?

   姜:研发的核心团队有十多个人。我们与德国Fraunhofer研究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都有深入和持续的合作。

   Q:被美国垄断那30年,中国的企业都是从国外购入这种膜对吗?

   姜:对,基本上都是被国外品牌垄断。

   Q:所以想做一个国人的品牌?

   姜:对,我们现在已经打破了这种垄断,而且已经超过了它们。我们现在很多产品美国都做不出来。过去很多国内工厂做的就是一个“交钥匙工厂”。

   Q:交钥匙?

   姜:对,“交钥匙!”,外国人给你标准设备、标准工艺,你运回国内直接生产就行了,这个我们叫“交钥匙工厂”,它不具备窗膜系结构的设计和研发能力。

   Q:在未来中凌会参与制定一个隔热膜行业标准的事情吗?

   姜:这个事情我们正在做,我们已经在和世界窗膜协会的官员研讨这件事情了。在美国我就在和世界窗膜协会主席交流,把隔热膜的标准制定出来。其实现在世界窗膜协会关于隔热膜是有标准的,但是并不详细,我们希望进行补充与完善。所以在明年世界窗膜主席来华的时候,我们会好好与他商谈这件事。共同探讨怎么制定亚洲新的标准。

   (此文仅代表受访者观点)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