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汽车生活 > 车迷轶事 > 正文

不看不知道 原来早期车载电话长这样!

  【汽车大世界 车迷轶事】总有那么一群视车如家的人,恨不能把安装在自己房子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搬到汽车上去:沙发、冰箱、音响……当然也少不了电话。


  1910 年, 一个名叫拉什• 马格拉斯• 爱立信(Lars MagnusEricsson)的技术达人成了第一个安装车载电话的人——对了,此人就是著名的移动及通讯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公司的创始人。当年,爱立信开着车在路上溜达,两根长长的电线从车里的电话机一直连接到路边的电线杆上,以保证在开车时也能够接听及拨打电话。当然,这种毫无可操作性的“车载电话”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会失败。

  真正意义上的可移动电话最早是由一个名叫内森•斯塔布菲尔德(Nathan Stubblefield)的美国人发明的。这个获得专利的发明之所以能够保障移动通话,唯一的原因就是把电话装在了可移动的交通工具上。但斯塔布菲尔德的通话设备是个接近一米直径的圆盘,体积庞大笨重是致命的缺陷,就算是大型汽车也吃不消。


  十几年之后,关于这项技术有了新的成果。1920 年代的某一天,一个叫麦克法伦(W. W. Macfarlane)的人再次成功试验了车载移动电话。就信号覆盖范围而言,麦克法伦的通话设备并不比斯塔布菲尔德的更广,但胜在整套设备体量小,结构简单,用一个不足六公斤重的箱子就能塞得下,携带起来方便得多。


  据说麦克法伦研发车载移动电话的初衷,是希望美国军队下一次参加战争的时候,能给所有部队装备上这种移动电话,使指挥官和下属保持畅通的联系,而不再需要通信员跑来跑去传递命令。这一点,在之后的二战中被摩托罗拉公司变成了现实。

  1940 年,全球第一款手持双向无线电话“Handie-Talkie”诞生,此后迅速在美国军队中普及开来。事实上,欧美的最初一批车载即时通讯设备,基本都是军用的,而且在大战中各显身手。战后,正是这批高新技术的军转民,促使车载通讯设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1946 年6月17 日,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一名司机从中控台下拿出一支听筒,在自己汽车上拨打了史上第一通正式民用移动电话(区别于之前试验性质的通话)。


  车载电话正式上道,这可喜坏了那些爱车又追求时尚的人们。许多有钱人家迫不及待给自家爱车安上了分量不轻的车载电话。民众的热衷令这件新的车载设备身价倍增,渐渐成了某种身份地位,乃至生活格调的象征。


  1954 年上映的影片《龙凤配》(Sabrina)里,亨弗莱• 鲍嘉饰演的男主角莱纳斯在接送他往来于纽约和长岛之间的私家车上,用车载电话向奥黛丽• 赫本饰演的萨宾娜倾诉衷肠。


  再比如肖恩• 康纳利在第二部007 电影《俄罗斯之恋》(From Russia With Love)里光着膀子站在宾利Mark IV 旁边,用车载电话向M 请假。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让当时的人们把“车载电话”和潇洒、炫耀、有钱、任性这些关键词牢牢地拴在了一道。


  虽然1946 年到1948 年的两年时间内,美国100 多个城市和高速公路已经开通了车载电话服务,但是仅仅只有5,000名顾客,整个网络一周内最多只能允许打上30,000 多个电话。


  除了昂贵的费用(月租费15 美元,每个本地通话30 至40 美分),车载电话用户还得忍受一整套笨重的电源、接收器、发射器等设备,它们占去了大量后备箱空间。


  此外,用户通常要忍受长长的等待时间才能接通,并且通话信号受基站干扰非常严重。举例来说,几乎每个城区只配备一名接线员操纵接收和回复讯号,一般一个城市只能有三通电话同时在线。


  据说有人调侃,“你要是打算在车里拨个电话关照下太太今晚想吃牛排,有可能得先忍受听筒里其他人讨论完咖喱鸡的五种做法再说。”

  当然,艳羡也好,技术瓶颈也罢,都只是一时的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到了1970 年代,高容量车载移动通讯计划的实施让车载电话逐渐普及,而更多有远见的发展商(比如摩托罗拉公司)已经在考虑打破汽车对移动电话的垄断。


  从那时起,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轻量化模块的出现,让移动电话日益轻便,对汽车的依赖也越来越轻,此后技术的进步最终导致了传统车载电话的消亡。如今那种在汽车上手持话筒的老派联系方式,怕是只能在怀旧电影里重温了

总有那么一群视车如家的人,恨不能把安装在自己房子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搬到汽车上去:沙发、冰箱、音响……当然也少不了电话。1910 年, 一个名叫拉什• ...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