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产业评论 > 正文

自主车企发展电动汽车切忌“孤注一掷”

  【汽车大世界 产业评论】在今年普遍下滑的汽车市场中,电动汽车可谓风光无限。销量的成倍增长让力推的各主管部门松了一口气,也让资本市场找到追逐的标的、热捧的对象。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下,除BAT与乐视网、蔚来、博泰等互联网企业紧盯电动汽车外,各路自主车企也杀将过来,将其列为摆脱低迷市场的突破口,比亚迪、力帆股份、江淮汽车前不久在大笔股市增发再融资项目中,主打的都是电动汽车,连一向稳健经营的长城汽车也要大手笔融资168亿元,将其中一大部分“砸向”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市场真的会持续火吗?它会帮助自主车企走出目前的困境,实现“弯道超车”吗?在笔者看来,未来或许会,但目前乃至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只能是车市的一个亮点。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发展电动汽车需要重构一个生态链,而这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与混合动力汽车只需厂家重置动力总成系统不同,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重新建设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包括研发、制造、使用,乃至旧车置换、报废等各个环节。目前,在研发制造环节,国内鲜有厂家专门打造电动汽车新平台,一般是在原有车型上换装一套新动力总成了事,关注的主要是电池;在使用环节,重点放在充电桩上。至于生态链的其他环节,大部分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只能到时候“渴了临时掘井”。连混合动力汽车这种不怎么改变消费者习惯的新能源汽车,丰田公司也干了十年才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现在要建设一个新的生态链,没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肯定不行。
  二、国家对电动汽车的补贴不可持续,市场短期内能否完成自我良性循环仍是个未知数。勿庸讳言,目前电动汽车市场是个“政策市”,从中央到地方,众多部门均拿出了“真金白银”。有的新能源客车的补贴甚至超过了购车成本,有的中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户实际花费才三四万元。暂且不去争论电动汽车用的电是“清洁”的电还是“不清洁”的电;也不去争论因页岩气的出现导致短期内石油供过于求能持续多久,会不会出现我们过去热议的石油危机;单说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8000多万贫困人口等待脱贫(按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即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年计算),长期为一部分消费者买车动辄每辆车补贴几万元乃至十多万元,从道义上就说不过去。目前,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已出台,补贴究竟还能持续多久犹未可知。因此,汽车企业一定要考虑,如果没有补贴还能不能生存。只有这样,才不会重蹈过去光伏产业的覆辙。
  三、电动汽车技术成长的速度能否超过混合动力汽车普及速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速度,也还不可知。我们国家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时,原本有多条技术路径供企业选择,但由于受政策影响,现在几乎只有电动汽车“华山一条路”,而这必将面临其他技术路线的竞争。现在,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已经开始提速,如果其规模大幅提升,成本会进一步下降,即使没有补贴也会大步向前,并成为汽车企业达到2020年“百公里5L”油耗标准的必然选择,击败电动汽车可能在旦夕之间。氢燃料电池汽车尽管目前成本昂贵,但由于其为终极解决方案,并且加氢与加油一样便捷高效,如果将目光放长远一些,在与电动汽车未来竞争中,谁能率先胜出更难以预料。
  在这样的背景下,现在部分自主车企将主要精力放在电动汽车上,忽视做大做强传统汽车,的确有孤注一掷、背水一战的味道。现在,力帆基本上已不干传统汽车,一心一意干电动汽车;比亚迪传统汽车销量大幅下滑,惟一的亮点是电动汽车。这种唯政策是瞻的做法,将来会把企业带入怎样的窘境可想而知。
  明眼人都知道,即使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20万辆,也不足中国汽车市场一年产销量的1/100,过两年达到50万辆,也不过市场的1/50。因此中国汽车市场相当长时间的重点还是传统汽车,它仍是绝对主角。而且,许多汽车公司宣称,其传统汽车的节能和排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甚至排放的气体可以达到和北欧空气一样的标准。
  十多年来,“喜新厌旧”是大多数自主车企的通病,因此这些年来新品牌、新车型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但不幸的是,大多数是过眼云烟,不仅浪费了大笔投资,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在眼下市场如此艰难的背景下,自主车企需要的是定力。收缩战线,聚焦优势品牌与盈利车型,在局部市场实现突破,可能是上策。如果一味地追求新事物,不在已有基础的传统汽车上使劲,丢了原有的阵地,可能以后就没有夺回来的机会了。
十多年来,“喜新厌旧”是大多数自主车企的通病,因此这些年来新品牌、新车型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但不幸的是,大多数是过眼云烟,不仅浪费了大笔投资,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在眼下市场如此艰难的背景下,自主车企需要的是定力。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