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产业评论 > 正文

建制造强国领导机构汽车是大考题

  【汽车大世界 产业评论】这两天,业界关注最多的,莫过于国内已经建立了制造强国的领导小组,从组成人员的官阶到所可能起到的推进作用来看,显然是以往不曾有过的高级别组合。这就表明,协调好国内制造业的强势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整体的发展日程。虽然,这一领导小组的构成,并不像央广记者所说的那样,已经在装备制造方面有了制度的保障,这是因为,对于实体制造业的制度保障,并非是由领导人而构成、而是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法律与规章制度之中,才能够称之为制度化的保障机制。但不可否认,能够由国务院以及各个部委主要官员联合构成的领导小组建设,确实对国内制造业的升级,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应该说,就汽车行业的问题而言,要想使制造业不断的升级,不仅要面临着加大政策扶植的保障力度、还需要切实健全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实施步骤,这就更需要考验领导小组抓发展形式、还是抓发展内容的大考题。因为,前者很可能会是锦上添花的贡献;而后者则需要体现出领导小组解决难点问题的真正魄力,这才是对制造业能不能动真格的具体表现。应该说,成立这样的特殊产业领导机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协同更多的管理部门,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及时的付诸实施,这才是制造强国领导小组形成的最主要目标。
  之所以说国家成立如此强大的制造业管理阵容,并不能够替代制度化的建设本身,这是因为,从国内经济发展的整个管理趋势不难看出,过去曾出现的二、三个部委联合发文进行的治理的方式,如今已经上涨到十多家部委联合治理,这就意味着,纵然再多的管理机构联合,如果难有一个法制层面的落实机制与实施办法的话,仍然难起到更好地作用。特别是,在新领导机构形成的同时,其目的就是需要让国内的制造由大变强成为可能。这样,就更需要管理机构先携手强化相应的法律法规,然后再不断地进行社会化整合、乃至形成具体的监督与落实举措,这才是能够使制造业由大变强关键步骤。
  谁都知道,重组问题已经是汽车界的老大难问题,解决起来、不可能短时就起到相应的成效。而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的建立,无疑就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一方面需要整合汽车制造的方方面面关系,使重组问题最大限度的服从于国内汽车的整体需要;另一方面,还需要借此时机,构建起汽车高起点的发展模式,从而使包括制造门槛、科技创新以及技术突破等一直制约国内制造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如此一来,很显然领导的作用力,自然就无法与实打实的法律要求相提并论了。
  平心而论,从这一届领导小组的领导级别就不难看出,是集中了国内高层次的领导干部而形成的机构。无论是行业的管理经验、还是产业的影响力,都是令人信服的,但考虑到人与法制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这就需要先从管理机构对法律法规的认同开始,并形成行业的具体保障机制,这才是最至关重要的。其实,从国内出现的腐败问题就可以看出,往往都是官员的言行替代了法律法规,这才使问题不断的发生。像刚刚被调查的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的问题,就是在其任职竞技体育司主官的时候,不仅造成了“为金牌论”等巨大的问题、也使假球现象频繁出现,这确实不能不成为后续领导机构引以为戒的大问题。为此,这就更需要行业主要的管理机构,既不能好大喜功的对待制造业的变化、更不能以容忍虚假制造的存在,这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之道。
  为此,在国内汽车行业制造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更专业化的决策、与更科学的管理,理应成为面对汽车发展的首要实施办法。如果只看到形式发展的表面、或是只听到制造企业本身的一家之言,或许会短时间问题不多、进步不小,但由此所形成的问题,就是核心竞争力缺失!所以,在国内核心竞争力尚不足的情况下,更应该扎扎实实的先在内容上做文章,才是制造业真正转变的重要前提。这就如同,在国内制造业,每年花在核心制造的芯片进口方面就需要数千亿元,这等同于石油进口的价格。所以,解决起来自然需要漫长而踏实的过程以及默默无闻技术突破才成。否则,只按部就班的发展,除了进步速度缓慢以外,更会失去难得的竞争机会,这才是最为可惜的。
  由此不难看出,国内新建立的制造强国领导机构,绝不能只将目光盯在行业发展的锦上添花上、而是需要雪中送炭的解决具有短板问题,这才是改变制造业大而不强现状的根本所在。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产业领导机制,能够在短期内构建起相应的制造业高标准与监管的严格法律措施,才是使制造业走向正轨的重要举措。否则,随着新官上任的热情过后,自然就会难有解决问题的锋芒了。所以,要想使国内制造业由大变强,只能依靠法律、法规所形成的解决办法,才是比什么都更加至关重要的!
  【汽车大世界 产业评论】这两天,业界关注最多的,莫过于国内已经建立了制造强国的领导小组,从组成人员的官阶到所可能起到的推进作用来看,显然是以往不曾有过的高级别组合。这就表明,协调好国内制造业的强势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