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产业评论 > 正文

汽车维修反垄断 须给消费者更大选择权

   近日,交通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维修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剑指汽修市场的技术资料垄断、配件渠道垄断。

  从买车到维修与保养,4S店 成为中国车主最常去、花费最多的地方,几乎“垄断”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但在欧洲汽车市场,消费者并不需要在“一棵树上吊死”———独立的零件批发商与独立 的修理商,让车主能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数据显示,2012年,欧盟范围内车龄在4年至6年之间的汽车,66%在授权车间维修,而30%选择在其他车间维 修。从维修地点选择、零配件购买,一套完整多样的售后市场体系,不仅让消费者选择权更大,优惠也更多。鲜明的对比,显示出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增加开放度与竞 争的重要性。

  应当看到,汽车售后服务领域的垄断利益盘根错节,主要包括零部件渠道把控、定价把控、工时费把控等等。但归根到底,主机厂和 4S店是在利用这些垄断渠道达到一种“信任垄断”:只有在4S店才能得到质量可靠的“正厂件”,只有在4S店修车保养才能享受三包,只有在4S店忍受贵得 离谱的工时费维修质量才有保障。

  剖析这种长期以来存在的“信任垄断”,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程有很大关系。上世纪90年代,汽车4S店这 种服务体系进入中国市场。在这之前,独立汽车修理行业既不成规模,又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诚信体系,小、散、乱、黑是经营常态。在这种背景下,汽车4S店这种 正规且“高大上”的服务体系伴随着车市井喷飞速发展。

  然而,多年来过高的汽车市场增速也掩盖了汽车售后服务领域的垄断弊端,使零部件渠道垄 断等顽疾对消费者和产业健康发展的伤害越来越大。我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汽车保有量持续高速增长,汽车后市场规模惊人,在此背景下,必须及时打破汽车售后 领域的“信任垄断”,让消费者不再饱受汽车售后“垄断之贵”的困扰。

  打破“信任垄断”需要有破有立。分析10部门此次公布的指导意见,明确 提出:不得限制、干预消费者自主选择维修企业和维修服务,不得以汽车在“三包”期限内选择非授权维修服务为理由拒绝提供维修服务;在2015年12月31 日前,汽车生产企业要公开全部已进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国产车型以及已获CCC认证的国产及进口车型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打破维修配件渠道垄断, 鼓励原厂配件生产企业向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原厂配件和具有自主商标的独立售后配件;允许授权配件经销企业、授权维修企业向非授权维修企业或终端用户转售原厂 配件等。这些大力破除既有垄断行为的举措,会使汽车售后“信任垄断”寄生的土壤逐渐消失,为市场竞争良性发展引来源头活水。

  此 外,10部门指导意见提出,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汽车维修配件追溯体系,保证配件供应渠道公开、透明,实现汽车维修配件可溯源、可追踪,消费者合法权 益受到损害时可追偿、可追责;鼓励发展第三方的汽车维修配件认证机构,强化配件质量和信誉保证;鼓励发展汽车维修配件公益性群体品牌;加强维修人才队伍建 设;鼓励连锁经营,促进市场结构优化;加强行业诚信建设,营造放心修车环境等。这些举措无疑着眼于立:通过对汽车维修行业诚信体系、连锁品牌、人才体系等 要素的塑造,建立起与4S店服务体系“平行”的可信任的后市场渠道,供消费者自由选择。有破有立,双管齐下,汽车售后领域长期存在的垄断顽疾才有望被打 破。

近日,交通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维修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剑指汽修市场的技术资料垄断、配件渠道垄断。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