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产业评论 > 正文

国内油价上涨的居心何在?

  国家发改委决定,25日零时起上调汽柴油的批发价,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这是继2008年12月19日、2009年1月15日两次下调油价后的第一次上调。最近,国际原油开始上扬;于是国内油价也紧跟着上调,难道这真的是与国际油价的接轨吗?

在国内,近4个月来,前两次调整都是降价,一次是从去年12月19日零时起国家发改委下调成品油价格,每升下降0.96元,降幅达16%;第二次是从今年1月1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40元和160元。如今,此次汽油和柴油分别上涨了290元和180元,几乎回到了油价下降前的水平。

受美国政府清理银行不良资产计划以及旧房销售量数据利好的刺激,国际油价23日逼近每桶54美元,纽约和伦敦两地油价创近四个月来新高,国际油价已经上涨了近34%。于是,国家发改委几爷子开始上调国内油价,这似乎在清理之中,因为一直鼓吹的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接轨。没错,应该接轨,但是不能是只迎合上涨接轨,当国际油价不停下降的时候,发改委不是迫于舆论等压力会下调国内油价吗?只能上涨接轨而不能下降接轨,这就是石油能源部门的国际接轨论。

车主们听说油价要上涨,于是不少人漏夜去加油,这样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能省几个钱。然而,油价的上涨又能省几个钱,把车的油箱加满,同时把家里能装的容器都拿来装油,也装不了多少。消费者这种买涨不买跌的心理,确实让石油部门赚足了一把。毕竟,先前国内油价低的时候,石油部门疯狂囤积原油,如今油价上涨就可以卖高价,获得更多的利润,何乐而不为?

国内油价究竟该不该在此时上扬,从国内油价波动的时间来看,其中4个月调整了4次国内油价,其中前两次是下降;后两次是上涨。在2008年,国际油价很早就下降了,国内油价制定者却迟迟不出台油价下调的政策,迫于舆论等多方面压力,国内油价开始下调,可是下调时间不长,首先是北京油价的上涨,紧接着是如今国内油价的整体上调,这是什么逻辑?就是因为看见国际油价23日逼近每桶54美元,就该涨价?并且,多方面因素预测国际油价还没有见底,跌破25美元每桶的可能性仍存在,国际油价应该在平均水平则会在每桶45~64美元之间比较合理。

这或许是油价上涨的借口理由,毕竟发改委上调成本油价,必然导致中石化和中石油零售油价上涨。国内油价上涨的理由就是国际油价的回升,但是欧美发达国家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个人觉得还没有见底,失业人口越来越多,美国地产、金融和汽车领域失业人数是最多,达66.7万人,创下自1982年10月2日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欧洲失业人口也急剧增加,特别是法国甚至出现了工人罢工的局面;英国失业人数创37年最高纪录;日本失业率上升。种种迹象表明,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没有见底,国际油价的上涨也仅仅是短期市场炒作行为的结果,特别是石油生产国降低石油产量的结果。同时,石油枯竭论的抬头,以及石油利益攸关部门的利益驱动导致了国际油价小幅度回升。但是,迫于国际的经济走势,国际经济的回暖还需要很长一个时间周期,国际油价大幅波动仍是主旋律。

另外,受2008年国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2008年国内倒闭了一批中小企业,而且还有部分企业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界,目前国内需求萎靡,加之目前下游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在此时段上调油价值得商榷。尽管国家汽车产业振兴计划让国内汽车销量在1月和2月都远超过了美国,一时间超美论抬头,汽车销量的上升似乎导致了国内石油需求的上涨,涨价成为必然?国内经济是否真正开始回暖?

人人都知道发改委是个肥差,发改委在调整价格的时候考虑过老百姓和中小企业,特别是物流运输企业等成本没有?毕竟,发改委等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都在上涨,而工人们的工资受经济不景气影响都在下降,更别说发改委等国家公务员的灰色收入了,对他们来说,由于收入的增加,油价上涨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可是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收入在降低消费成本却在增加。当然,油价的上涨还能增加石油部门和国家的利益,却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国际油价上涨了,国内油价跟着上涨;当国际油价再次下降的时候,发改委会即时降低油价吗?

  国家发改委决定,25日零时起上调汽柴油的批发价,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这是继2008年12月19日、2009年1月15日两次下调油价后的第一次上调。最近,国际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