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车企动态 > 正文

吉利汽车构想肢解英国罗孚 技术扩张前途未卜

  对吉利来说,要想改变市场盈利太弱和产品组合太少的发展困境,技术扩张之路已成当务之急。但资金吃紧却让吉利面对收购罗孚三缄其口。

  面对英国罗孚汽车再度抛出的橄榄枝,李书福日前匆匆向媒体宣布:“罗孚已经开始主动和我们接触了”。但就在这一言论发布后不久,一贯与媒体交往甚密的李书福却又以要遵循上市公司规则为名,对此保持了少有的沉默。

  在宣布罗孚主动与吉利接触后,一夜之间,李书福由急于表达自己到三缄其口,180度的转弯使吉利与罗孚的故事刚刚开头,就已经悬念迭起了。

  否认收购

  在与上汽的收购计划破裂之后,从罗孚方面此次主动联系吉利汽车的态度看,主动权很显然已经掌控在了吉利手中。

  “吉利并没有和罗孚接触,谈整体收购的事情。”吉利集团总裁助理刘建全对沸沸扬扬的吉利联姻罗孚事件明确表态说。6月21日,吉利董事会对外宣布:“与罗孚的接触尚属于初步阶段,并且仅仅局限于其若干汽车模具及生产设备方面,并不涉及收购罗孚的股权。”

  “从目前来看,国内汽车企业收购海外企业面临的风险要大于机遇。”针对近来跨国汽车市场频繁的资本收购现象,阳光凯迪咨询有限公司汽车事业部总经理陈育松指出。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民营企业在国内市场还没有真正站稳脚跟的前提下,就仓促运作海外收购,其面对的危险系数可能更大。况且吉利面对的是已经破产的罗孚汽车。近几年,罗孚在几易其主、几经周折之后,其技术实力大打折扣,品牌价值也在不断地缩水。应该说,现在的罗孚汽车就像一个已经走向没落的贵族。因此,吉利此时选择一种较为审慎的态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另外,资金吃紧也可能是吉利集团面对收购罗孚三缄其口的原因。

  作为一个以生产低利润微型轿车为主的民营企业,去年10万辆的销售业绩,李书福旗下的汽车业务年纯盈利想必不会超过两亿元。况且在今年,李书福已经花费了1.53亿元收购吉利汽车股份,接着又宣布斥资5亿元在马来西亚建立吉利汽车海外基地。从罗孚的角度讲,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钱。可面对动辄数十亿美元的黑洞,吉利汽车似乎也只是有心无力。

  肢解罗孚?

  所谓无风不起浪。吉利与罗孚的合作并非一点都没有可能,眼下双方合作的核心内容正逐渐浮出水面。

  吉利董事会对外宣布,和罗孚尚属于初步接触阶段,且仅仅局限于若干汽车模具及生产设备。不难看出,李书福看中的无非就是罗孚的技术。但此前有消息称:上汽在与罗孚的谈判中已经先期支付给了罗孚方面6000多万英镑,购买了罗孚汽车部分车型的技术图纸和罗孚品牌的使用权,这其中包括比较看好的两款罗孚轿车和跑车。

  记者对此问题向上汽方面求证时,上汽方面并没有明确表态。如果这种说法属实,李书福跟罗孚合作还能有多少技术入账呢?

  “尽管罗孚已被上汽先入为主,拿走了最核心的优良资产,但是毕竟拿走的只是一部分,像动力系统等方面的一些技术性的资产仍会受到吉利的垂青。”陈育松认为吉利和罗孚合作的道路并没有被堵死。

  吉利汽车董事会的公告也再次证实了这一点:“该公司确实就收购罗孚旗下若干汽车模具及生产设备进行查询及与相关人士及资产接管人进行接触。”

  不过在吉利面前还横亘着一大障碍:在上汽集团宣布停止收购罗孚后,英国政府为了照顾工人的利益,曾签署一个法令,禁止将罗孚汽车分拆出售。而英国政府能否容许吉利“肢解”罗孚,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技术扩张

  “吉利汽车将联手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年底成立‘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合作开发中高档的轿车体系和相关的零部件开发项目。”就在收购罗孚的事情沸沸扬扬之时,6月21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正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当这款汽车开发完成后,很大程度会选择在香港投产,因为,吉利现在的目标就是急于打开国际市场;反过来,此番与香港合作,吉利也可借助CEPA的有利条件,在开拓内地汽车市场上占有竞争先机,李书福是个很会利用政策的人。”一位曾经在李书福身边工作过的人评价说。

  其实,从吉利汽车现在的市场情况分析,李书福有着明显实现战略转移的意愿:不断拉长产品链,走出单一经济型轿车的藩篱,尽力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从李书福斥巨资设立吉利汽车研究院致力于自主开发,到吉利汽车开始在马来西亚投资建厂,再到进军香港市场,一连串动作都在说明,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汽车正试图通过技术扩张的途径开启吉利汽车逐步迈向国际化市场的路程。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在报告中指出,吉利将可受惠于市场对经济型轿车需求的日趋上升,由于生产成本较低,该公司进取性的价格策略令公司在市场转差时仍可获利,但该报告相信有关策略并不可持久,尤其是该公司仅达收支平衡水平;另外,吉利财务状况较弱及产品组合较少均为该公司主要风险,令公司的发展出现限制,及大大降低其竞争力。

  而按照美林公司的预测,吉利的盈利将会有强劲增长的主要理由就是:新产品的带动可以提升集团的品牌知名度及刺激销售,另一原因就是:吉利与马来西亚的出口协议中,吉利与供应商的议价十分强硬,此举令吉利的每年商品销售成本减少8%。

  由此可见,对吉利来说,要想改变市场盈利太弱和产品组合太少的发展困境,技术扩张之路已成当务之急。而联手罗孚,可能是李书福实现技术扩张的又一个新的战略点。

  对吉利来说,要想改变市场盈利太弱和产品组合太少的发展困境,技术扩张之路已成当务之急。但资金吃紧却让吉利面对收购罗孚三缄其口。  面对英国罗孚汽车再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