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产业评论 > 正文

合资企业缘何追求自主知识产权?

  东风公司总经理苗圩坦言:国外同行永远不会把世界最新技术拱手相让。

  2002年12月18日,对东风汽车公司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东风汽车公司湖北十堰总装配厂厂区内,身着天蓝色工作服的上万名职工整齐地排列,等待着一个隆重而庄严的时刻:10时18分,当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童东城宣布东风系列商用车下线的一刹那,整个厂区沸腾了:掌声四起,彩条飘动,彩片飞上天空。几十辆颜色亮丽、装备着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最新技术的系列东风商用车披红戴花,分别从三条生产线上同时缓缓驶出,清新中散发着阳刚之气。

  “做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是东风载重车公司3万名职工的工作追求和梦想。以这一天为标志,装备着目前国内最新技术的东风商用车,承载着东风载重车公司3万名职工的希望,终于开始了东风商用车历史上第二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负3亿6到正14亿三年时间实现成功跨越

  在东风载重车公司,有这样一组数字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1999年公司成立当年亏损3.6亿元;2000年一举扭亏,并实现盈利2.5亿元;2001年盈利9亿元;2002年1?11月份,载重车公司共生产汽车150802辆、销售144161辆,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2%和22%。其中,重型车生产67057辆,销售64185辆,完成全年计划的102.9%,利润可达130%以上,保守估计在14亿左右,无论是产销量还是经营质量,都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回顾成长的历程,结构调整滞后,产品品种单一,曾经是东风人心中的痛。

  1999年,东风载重车公司在公司化体制改革中,整合商用车资源,组建了东风载重车公司。商用车是东风汽车公司的当家产品,是东风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然而,公司成立之初,由于结构调整滞后、技术创新缓慢,而丧失优势。尤其是以驾驶室为代表的主要总成生产能力严重不足,个别工艺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不少用户的反馈意见是,驾驶室体积小,没有双卧,外型单一,缺少变化,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东风商用车发展的主要障碍和“瓶颈”。

  因此,对东风人来说,尽快进行以驾驶室技术创新为中心的科研攻关,建设新的驾驶室生产阵地,开发全新的驾驶室产品,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用户需求是科技立项的惟一标准

  高投入未必就能得到高回报,市场经济条件下,惨痛的例子并不少见。然而,东风人却把这种高投入演绎成了企业经营成功的范例。据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童东城介绍,东风总部每年都拿出销售收入的3%作为企业开发经费,去年的开发经费更是大大超过了3%的水平。据东风高层透露的信息,他们的产品利润率已达10%。远远高于同行。

  为何会有如此高的利润回报?载重车公司总经理杨少杰的回答似乎可以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示:准确的市场把握、较高的科技含量、优越的产品质量是企业致胜的法宝。

  东风决策层在进行市场调查时感到,目前汽车消费层次正在发生裂变,汽车市场细分化趋势日趋明显。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使社会对商用车的需求迅速增加;同样是港口用车,又会细分出港内用车和港外用车;随着西部开发政策的实施,东西部之间、内地与沿海之间由于运输条件的不同,手段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迅速呈多元化趋势。此次投产的商用车新品驾驶室生产线正是为满足用户多元化趋势,投资3亿元建成的,制造工艺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学习、创新、超越”,是东风载重车公司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的行为准则。此次东风公司新下线的16款牵引车、工程车等专用车新品以及重、中、轻各类商用车产品,都是按用户反馈意见进行创新的。新的驾驶室不仅实现了换型和减震,有的在换型的同时还实现了驾驶室的高顶宽卧。在对原有产品进行全新内外装饰、电动装置和减震系统改造外,还注意吸收用户意见,增加了双卧,使驾驶室更加美观、新颖,乘座舒适,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有人预测,随着新线的投产,东风公司中型车产品优势将全面显现。以重型化、大马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为特征的第三代全新商用车将成为东风商用车新的形象代表。新驾驶室投产后,东风公司不仅拥有康明斯发动机这样的世界级动力,而且具有国际水平新型驾驶室,这两种优势,将是东风在未来商用车市场如虎添翼,总体竞争实力将大大提升。

  把握合资重组机遇,寻求技术全面提升

  12月18日商用车新品下线仪式现场,相关部门、业务单位及新闻媒体人士有幸参观了新生产线。趁着参观之际,记者向东风公司总经理苗圩提问:“听说东风商用车销售量在国内虽然不是最多,但利润率高达10%,远远高于同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请问东风靠的是什么?”苗圩的回答可谓一针见血:“关于利润率我们没有和同行进行过比较,但东风的利润率确实是在不断上升,达到了10%左右。这个成果靠的是我们近几年科技的投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

  “东风公司已成功实现与日产的合资,为什么还要追求自主知识产权?”苗圩的回答更是干脆:“国外同行永远不会把世界最新技术拱手相让,我们只有建立起自己的技术研发队伍,靠自己的力量开发、掌握了新技术,才能使自己的企业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虽然我们在东风只停留了一天,但在与东风人的接触中可以明显感觉到,苗圩的这种战略思路已深入到基层领导和员工中。2002年9月,东风于日前在京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10月有余雷诺签署了大马力发动机技术引进合同,为东风商用车融入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但是,我们不仅在一个场合,听到一个共同的声音就是??“居安思危”。用东风人的话说,既要把握合资重组的机遇,寻求技术的全面提升;同时绝不可盲目自满,绝不可一味依赖合资,要下大气力做好国际先进技术与消化和吸收,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正是这种战略思路的延伸,才有了一批象东风D系列柴油发动机这样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领先的技术开发成果。

  正是这种战略思路,使载重车公司在2000年到2002年的两年时间里年,完成新产品申报就达1215个,有300多种车型成功申报了环保目录,完成设计开发项目458种,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达到47亿元。全年科技成果133项,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0亿元。公司9项科技成果获得2001年度汽车行业科技进步奖,获奖总数居行业之首。

  正是这种战略思路,使全集团到11月累计产销汽车38.5万辆和38,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5.66%和52.67%;实现销售收入644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利润55.6亿元,同比增加33.4亿元。预计全年汽车产销将达4l万辆,销售收入近600亿元,实现利润近60亿元。东风汽车公司实现了历史性的新突破。

  东风公司总经理苗圩坦言:国外同行永远不会把世界最新技术拱手相让。  2002年12月18日,对东风汽车公司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东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