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用车有道 > 汽车知识 > 正文

日产汽车沧桑之路

与中国一海之隔的日本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古时即有\"日出之国\"的称誉。在西方人眼中,他更是神秘的不得了,\"武士\"、\"忍者\"好像就是日本人的代名词。近代西方工业化革命时期,日本的经济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着,特别是汽车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日产就是其中的主力军。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日产并不陌生,\"公爵\"、\"阳光\"、\"风度\"、\"千里马\"、\"蓝鸟\",那一个个美得像诗一样的车名比起那些多少有点拗口的\"奥兹莫比尔\"、\"玛莎拉蒂\"之类更容易让人牢记于心。但说起日产的历史恐怕就没有多少人了解了。其实,无论从文化背景还是到生活方式,中国与日本都有许许多多的共通之处,就连日产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中国企业也会经常遇到。所以,日产车好开,但他留给我们的经验绝对更加珍贵。

  日产的诞生

  1933年12月26日,由日本产业公司出资600万日元、户田铸物公司出资400万日元,成立了注册资本1000万日元的\"汽车制造股份公司\"。两公司的社长鲇川义介新任新公司社长。在1934年5月30日举行的第一届定期股东大会上,汽车制造股份公司更名为\"日产汽车公司\",同时,由日本产业公司接收了户田铸物持有的该公司全部股份,\"日产\"正式成立了。

  在当时的日本、汽车工业是其他机构都不愿意做的事业,就连三井、三菱、住友这样的大财阀都不愿涉足。理由很简单:谁都无法承受每年2500万日元的亏损压力。为此,鲇川义介已经做好了五六年内每年亏损2500万日元的准备。当然,这种魄力与他手下被称为日产康采恩的日本产业集团的强大支持是分不开的。日本产业是鲇川义介将久原矿业改组后于1928年出资5000万日元创立的控股公司,其麾下拥有日本矿业、日立制作所、户田铸物等企业。为了能够与美国的轿车工业相抗衡,高瞻远瞩的鲇川义介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日产汽车这一日本第一家真正的汽车企业的建设之中。

  达特桑(DATSUN)传奇

  达特桑(DATSUN)汽车原是由户田铸物汽车部大阪工厂生产的,产量极低。1931年10辆,1932年150辆,1933年202辆。日产汽车公司的创立给予这一品牌以强大的生命力。1934年4月底完工的日产横滨工厂1期工程,使达特桑由配件生产转向底盘年产达到1170辆。1935年4月,横滨工厂实现了从底盘到车身的流水线生产,在日本站先确立了流水线作业的汽车生产方式,加上大阪工厂的产量,年产达特桑已达3800辆。1936年大阪工厂停止生产,但仅横滨工厂就生产了6163辆。1937年,日产上马了NISSAN车的生产,达特桑仍创造了8353辆的记录,实现了里程碑式的批量生产。达特桑在当时的日本受到了空前的欢迎,成为微型车的代名词和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象征。它的价位低,适合日本的路况,油耗少,因而迅速获得普及,特别是在出租车行业。看来,达特桑的成功与他恰当的市场定位是分不开的。

  抢占市场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日产的发展受到了战争的严重影响。1945年9月,美军司令部规定,禁止轿车的生产。直到1947年6月,才开始允许利用库存零部件每年组装排量1.5升以下的微型轿车300辆、大型轿车50辆。可以说,1947年是日产汽车形势最为危急的一年。由于当时正值通货膨胀和物资统管时期,公司的赤字和债务与日俱增,同时,由于金融机构的融资制度进一步变严,银行贷款也受到了限制,使日产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为了突破危机,11月,日产成立了突破危机运动总部,下设7个分组。结果NISSAN车从10月份的155辆上升到11月的230辆、12月的430辆;初步扭转了公司经营的不利局面。

  1952年,日立与英国奥斯汀汽车公司开始进行技术合作,开发出达特桑210型车,其后,开始了日本首次向北美的汽车出口。达特桑210一经推出就在竞争激烈的澳大利亚拉力赛中勇夺桂冠,展示了与国外名车一比高低的决心。当时,日本轿车的需求505为出租车,45%为政府机关和公务用车,私人用车很少,同中国的情况十分类似。为了确定公司未来的市场发展方向,日产开始了大规模的市场调查,分析了用户的需求。虽然达行桑是深受顾客欢迎的车型,但它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于是,对它的操纵性、耐久性和整体风格都做了很大的改进。1957年制作完成数台样车,在强度、振动、噪音等方面进行了极为严格的测试。在美国,日产对达特桑210进行了试验,同时开发1.2升发动机以增加其出口竞争力。经过大量的工作之后,蓝鸟310诞生了。1959年蓝鸟1000、蓝鸟1200同时在全国上市,出现了持续旺销的局面。可以说,详尽的市场分析、精细的技术开发加上完善的促销手段使蓝鸟一举成名。

  重组与扩张

  随着经济自立体系的完善,1952年日本加入了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55年加入GATT。在汽车工业领域,于1961年首先实行了卡车、公共汽车的自由化。在此期间,轿车备受关注,日本政论决定到1964年底实现轿车自由化。在这种背景下,各公司纷纷降价抢占市场使得各公司收益普遍下降,汽车业界重组呼声日渐高涨。1964年,日产已经在世界汽车界排名13。为了进一步壮大实力,1966年4月20日,日产与PRINCE汽车工业合并。使公司达到拥有资金398亿日元、员工3万余人、月产能力6万辆的规模。并且在公司经营项目中增加了火箭与纺织机械。又新增了GLORIA、SKYLINE等4个系列的轿车和9个系列商用汽车,使得日产拥有10个系列轿车和23个系列商用车。

  1955年以后,日产亦逐步把出口业务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柱。1958年日产的出口不足3000台,而到1963年出口已达4.5万台。到了1966年,公司在坚持扩大出口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出口方式的新思路;不是单纯的扩大出口,而是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着眼于提高竞争力,采取与市场相适应的经营策略。在市场开拓上,日产主要针对发达国家,50年代后期进入美国市场,60年代初期进入欧洲市场。1966年,日产在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公开征集车名,引发了私人购车的热潮,从848万应征信中选定的\"SUNNY\"终于成为一代名车。

  辉煌的岁月

  整个70、80年代,是日产汽车公司业绩突飞猛进的时代。1971年枥木工厂全面投产;1977年,九州工厂投产并且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用机器人;1978年,日产在汽车尾气排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将HC、CO缩减至1/10,开发出\"双插头速燃方式\"等三项尾气净化系统,统称为NAPS;1980年和1984年,位于美国和英国的日产制造公司成立。1981年,日产技术中心建成。1983年,在西班牙日产MotorIberica公司开始生产日产途乐。同时,在美国的日产研究开发公司也正式成立。80年代末,日产汽车开始其获奖历程:PULSAR、EXA、LANGLEY和LIBERTAVILLA荣获86-87年度日本最佳汽车奖。SILVIA获88-89年度日本最佳汽车奖。

  整个90年代的日产,是颇值得回味的10年。1992年,MARCH成为首次获得欧洲年度名车奖的日本车。该车是在英国日产制造公司生产的英国第二种当地生产汽车。同年,美国日产制造公司亦开始生产美国第三种当地生产汽车\"ALTIMA\"。1993年,西班牙日产MororIberica公司开始生产新型四轮驱动车TERRANOII,1994年投产MISTRAL并返销日本。截至1996年,日产海外公司产量已经突破1000万辆。1999年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年,日产与雷诺的合并轰动了世界。其间,各种传闻不断。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就是日产拥有的先进的技术开发能力与雷诺在产品开发、造型设计以及成本管理的长项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优势互补。日产在欧洲和南美等地将进一步拓展市场,使集团公司的全球占有率提升至9.1%,成本效益渴望达到3900亿日元。

与中国一海之隔的日本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古时即有"日出之国"的称誉。在西方人眼中,他更是神秘的不得了,"武士"、"忍者"好像就是日本人的代名词。近代西方工业化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